作者﹕ 王傳合 山東淄博 金融
我們銀行存貸比全世界最高,存款利率是3,貸款利率是6,所以中國的銀行全世界效益最好。老百姓存款並沒有得益,而銀行實際上是得益的,這是以加重地方財政負擔為代價的。現在不允許地方政府發債,甚至還要提高利率。全國人民都在給銀行打工。
此乃長沙市市長張劍飛日前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的話。說實在話,乍看到張劍飛這番“高談闊論”,有點感覺不著邊際甚至是危言聳聽,“全國人民都在給銀行打工”?這話的確有些言過其實或誇大虛擬。但靜下心仔細想想,張劍飛的這番話又非常合乎情理。
中國銀監會今年8月中旬發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各商業銀行1-6月份累計實現淨利潤6616億元,而淨息差達到2.7%。另據有關資料提供的數據表明,銀行業的利潤80%以上來自於存貸利差收入,只有不到20%來自於投資收益和手續費收入。不難看出,銀監會公布的數據與張市長的判斷基本是吻合的。
由於我國的存貸利差特別高,對於主要依賴存貸利差獲利的銀行業來說,其經營業績大幅度提升和下降,完全取決於存貸利差。換言之,銀行業的高利潤、高收益主要來源於存貸利差。有位經濟學家說過,中國有個怪現象,窮人把錢存銀行,富人從銀行貸款,銀行是拿窮人的錢賺取高額的利息。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還在於銀行業壟斷經營和不公平競爭有關,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壟斷行業收入居高不下。當前,壟斷行業高收入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而引起廣泛關注,這不僅是一個分配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然而,銀行業其高額利潤和高收入掩蓋下的是收費項目的增多和收費價格的提高,而服務水平等基礎性工作卻相差甚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劍飛“全國人民都在給銀行打工”的論斷切中銀行業弊端,有其合理的一面。
由此看來,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縮小貧富差距,首要的是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從政策層面加以規範,對壟斷行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其次,要打破壟行地位,比如放開銀行業准入,通過降低存貸款利息差造就的銀行暴利,減少名目繁多的服務收費等舉措,加快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以此提高銀行業的競爭能力,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最大限度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存款得益,同時減輕地方財政負擔,徹底扭轉“全國人民都在給銀行打工”的現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