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個人業務風險也在加劇
如果說以長三角企業為代表的外向型經濟給銀行造成不良貸款激增“木已成舟”,那麼包括消費貸款和信用卡業務在內的個人業務同樣讓銀行風控部門無法安心。
一位不願具名的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受到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企業那塊貸款利差收入占比可能會逐步減小,所以總行已經要求各地分支行加快個人信貸和中間業務的發展速度。目前和海外成熟市場相比,消費貸款和信用卡業務現在規模還比較小,但有著較為清晰的未來發展空間。這一塊業務也將逐步成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
業務擴張,風險也在加劇。今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12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了132.66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12.31億元,增長10.2%。
在普華永道披露的十大銀行中,有6家的相關數據顯示:個人貸款的總體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了18%,不良貸款率大部分上升。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的不良貸款餘額均大幅上升47%,是個人貸款資產風險上升的首要原因。
今年9月,上海曾出現一位月收入僅2000元的80後,竟在多家銀行辦了25張信用卡,因過度透支無力償還。
“如果每個消費者都能夠按時償付卡債,銀行是賺不到什麼錢的,而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逾期利息是比較高的,這也是銀行的主要來源,這一情況在發達國際地區是比較普遍的,中國內地還存在很大的空間,但其中的風險控制必須引起監管層的重視。”普華永道金融服務部主管合夥人容顯文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