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生產玩具的企業主告訴記者,整個九月他都在休假當中。“以往這個時候是歐洲聖誕訂單最後的交貨期,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這名在中秋節當天堵在高速公路上的企業主感覺到了中國人的消費慾望。“當歐洲人不消費的時候,中國人正在學習怎麼消費,我要考慮一下自己的企業怎麼能從內需上分塊蛋糕。”
從免費通行的第一天凌晨開始,高速公路開始湧入成千上萬的私家車,交通部通報稱。眾多國外分析機構認為,蜂擁而至的旅遊讓人看到了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光明前景,因為“中國人樂於集中消費,顯示出他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中大期貨諮詢部經理陳寅帥認為,這個黃金周證明了中國人不是沒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只是“沒有得到激發而已”。
“對於經濟政策的制定部門來說,黃金周的消費表現無疑是完美的,因為如果這種消費結構能夠常態化,以旅遊休閒、文化娛樂、健身保健為代表的民生消費能夠成為新的內需爆發點,中國經濟就可以避免走回到靠房地產拉動的老路上,也可以避免對外貿的過度依賴,因為那是不可靠的。”他說。
用減少來自高速公路的30億元收入和降低景區門票的方法,可以立竿見影地刺激消費,但是數億人集中消費也造成了“黃金粥”、“恐怖周”,這恰恰又是中國內需潛力挖掘過程當中的阻力所在。
“重要的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性價比合理的產品和服務,今年一些景區糟糕的管理和服務,將是抑制旅遊者未來消費意願的一大障礙。”浙江大學金融學教授姚明友說,“這種管理和服務的缺失甚至會導致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出現,就是追求品質的旅遊者直接去國外度假,把消費能力留在國外。”
專家認為,黃金周房地產的冰凍和旅遊業的爆發形成了顯著的反差,對於經濟運行部門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種結構常態化。
“要打造一個或者一系列支柱產業來代替房地產曾經扮演的角色,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以旅遊而言,中國需要提供完備的旅遊產品,來分流人群,保證供求平衡,還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和管理創新來保障集中消費過程當中的社會問題。”姚明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