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華”急先鋒前原誠司
但對野田的第三次改組內閣,在韓國方面卻有不同的解讀。例如《朝鮮日報》駐日本特派記者車學峰就認為,這次韓國總統李明博的親訪獨島,雖然使韓日官方關係再度陷入谷底,而引起數名野田內閣成員站出來強烈抨擊韓國,使彼此關係更加緊張。野田為了緩和當前的日韓關係,遂借這次改組內閣撤換了這幾名部長,包括國家公安委員長鬆原仁、財務相安住淳。
與此同時,民主黨的“反華”急先鋒前原誠司(前政調會長),卻入閣出任國家戰略大臣。前原無疑將成為野田內閣的靈魂人物,強硬對抗中國政策的總指揮。如果不是韓國傳媒的提醒,人們似乎還忽略了前原在野田內閣中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他正在指揮日本的“聯韓抗中”戰略。美、日、韓“鐵三角”原本是華盛頓的東北亞戰略核心,前原則是將它明確化為美日圍堵中國政策的基本內涵,就是日本不惜對韓低聲下氣,也要將韓國拉回到美、日、韓“鐵三角”的位置上來。例如,有人主張,日本寧願在獨島(竹島)問題上對韓讓步,也不願在釣魚島問題上輸給中國。
車學峰指出,前原作為“構建韓日戰略關係議員聯盟”的代表經常訪問韓國。而他的一貫主張就是,“韓國與日本應該結盟以牽制中國”。野田改組內閣的真正目的不在改善日中關係,而是賦予戰鬥右派的前原更大的權柄。
自民黨東山再起已成定局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釣魚島之爭不僅是遂行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百年擴張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日本的大陸政策能否再度成功的試金石。野田政權現在已經陷入了力不從心的困境,因此希望能與自民黨、公明黨結成更大的右翼聯盟,試圖以此最終戰勝中國。
但是自民黨也有自己的算盤。一、它自認是保守本流,並不把前原和野田等初出茅廬的新保守派看在眼里;二、三年臥薪嘗膽的自民黨人,眼看複辟的時機已經成熟,當然不會為了要提早幾個月與民主黨分享政權,而放棄全面接掌政權的計劃,因此全面改組了派閥聯合的黨執行部,包括前總裁穀垣楨一的自動退位,安倍晉三的複出,最後是五名候選人的兩輪投票決選,終於推舉出安倍這一外表斯文內心強悍的世襲右翼政客來重振自民黨。
其實,日本全國上下都不敢期待自民黨能為日本政治開啟新的紀元,但民主黨又實在差勁,橋下徹的“日本維新會”卻太幼稚,即使是大選之後,日本政壇肯定會有大重組的動蕩,這是日本無法避免的現象。
日本共同社在兩大政黨大洗牌後的10月1日和2日進行緊急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自民黨的政黨支持率已上升到30.4%,比上次9月調查時上升了11.1個百分點;而民主黨的支持率12.3%,則比上次調查時下降了0.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野田雖然進行了第三次內閣改組,內閣支持率稍微上升到29.2%,但全體的不支持率仍然高達55.3%,說明改組並沒有帶來任何改善效果。
民主黨和自民黨的支持率都在30%以下,而宣傳得全國沸沸揚揚的所謂新政黨“日本維新會”的支持率也只有10.7%,說明民眾已經對日本的所謂“政黨”不存冀望。既然政治改革無望,經濟創新也是絕望,難怪民眾普遍對政治冷感,生活郁悶。而投機政客、極端右翼便趁機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石原慎太郎之流登高一呼,即刻便可募集一批“購買尖閣列島”基金,進而是野田政府做出(釣魚島)“國有化”行動,日本人又開始空前團結了。從動員民眾、轉移不滿情緒的角度來看,日本右翼政府是成功的,宣傳中國恐懼論也有成效,但又因此在亞洲喚醒了日本侵略的舊記憶,雖說現代社會和國家關係應該“政經分離”,無奈日本卻是個“貿易大國”,直接間接的影響,短期衝擊和長期效應,看來日本就是占領十個釣魚島也還是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