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使得日本民眾談核色變,日本政府也在不久前出台了以“2030年核電站零運轉”為主要內容的能源.環境政策。在這一大背景下,日本一專門向核技術人員跳槽等提供支援的團體在10月7日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自東日本大地震以來,前來登記希望赴海外工作的核相關技術人員人數較地震前增加了1.5倍。而從中國企業吸引人員前往工作人數的增加也可以看出,在日本核相關產業的低迷形勢下,技術逐漸流向海外也是一個現實。
國際在線綜合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報道,據日本《產經新聞》消息,該組織名為“國際核發電技術轉移機構”,是日本技術者聯盟的下屬組織,始建於2010年。現已有大約300人在該機構登記,表示希望赴海外工作,而這一數字在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發生前僅為200人。
登記的人員主要是日立製造所、東芝、三菱重工業的OB核電站相關技術人員和研究者等。地震發生後,電力公司等電力相關業務的在職工作人員也來登記,尤為引人關注。
而要說哪個世界上哪個國家正急需這些具備較高技術水準的日本人,那無疑是正在積極開展核電站建設的中國了。雖然中國現在只有15所核電站處於運轉狀態,但是在建中的卻有26座,而計劃建設的更達到了232所。以往,中國的核電站技術主要依賴歐洲,而隨著核電站相關設備的逐步國產化,確保足夠的技術人員成為了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技術者聯盟收到了很多來自中國核電相關企業的技術人員招聘需求。熟悉中國核電站事務的日本民間智囊團、TEBIA綜合研究所副所長窪田秀雄對此表示擔憂,呼籲“這些在日本已經不能使用的技術,如果待遇優厚,技術人員肯定願意到海外施展才華,這種技術和人才的流動將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