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錦添慨嘆40英畝的新鮮蔬菜若賣不出去,一年虧損達90萬元。
|
|
狄德安(前排右)與省新民主黨省議員關慧貞(前排左)講述本地農人的困境。 |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據加拿大《明報》報道,面對美國蔬菜強大競爭,加拿大十多家農場8日舉行記者會,講述本地菜農因為蔬菜滯銷所對的苦況,其中一個華裔農場一年虧損達90萬元。更有華裔農場將售價降低逾20%,幾乎以成本價求售,但批發商仍選擇進口價錢達2.5倍的美國蔬菜,本地菜農惟有將賣不出去的大批新鮮蔬菜當成肥料。
加拿大十多家農場東主當日在卑詩新民主黨黨領狄德安等人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講述由於批發商選擇進口美國蔬菜,本地菜農割價求售仍然難以經營之苦。他們更指出,在此情況下,將對本地商界產生不良的連鎖效應,影響其它如肥料和包裝供貨商。
素裡錦記農場東主曹錦添表示,近年來所種植的蔬菜逐漸乏人問津,因為大型批發商都從美國的農場進貨。在其農場的200英畝菜田中,目前有40英畝的芫荽、羅曼生菜、西生菜,以及各類華人常吃的蔬菜,都面臨賣不出去的窘境。
數十畝蔬菜可能被迫充肥料
他無奈地嘆說,這數十畝本已早可收割的蔬菜,已經在田中多留了10天,如果這一兩天還是無法賣出,只好忍痛全部拔起來充當肥料,損失不菲。
曹錦添透露,這種現象並非是因為價格原因。他稱自己已經把羅曼生菜的價格,從每箱9元降為每箱7元,光是紙箱本身的成本就占了2.6元,自己每箱只有70仙的利潤,但還是賣不出去。他透露,有些批發商寧可多付一倍半價錢,從美國進口每箱17元的蔬菜,也不願向本地農場購買每箱僅7元的蔬菜。這種情況當然使本地菜農苦不堪言。
進口美國菜批發價貴一倍半
曹錦添強調,今年農場的虧損已經高達90萬元,經營上出現巨大挑戰。他每年約購買60萬元的紙箱,以及18萬元的肥料,農場生意受損,下游的紙箱及肥料等公司也會在連鎖反應下損失生意。他認為並不是消費者不願買本地蔬菜,而是批發商不願入貨,故而消費者別無可選,只能購買美國蔬菜。
素裡《青葉農場》東主陳鏘校則指出,美國由於人工比加拿大便宜,氣候也較穩定,加上大農場採用機械化生產,可以種植出“外觀都一樣”的蔬菜,故而在賣相方面,一般會比較好,這正是美國貴價菜仍能吸引批發商及部分消費者的原因。但他強調,美國蔬菜從收割到上架,一般最少需要5天的時間,故此新鮮度不可能與本地蔬菜相比。
本地種、本地食 政府應帶頭
卑詩新民主黨黨領狄德安(Adrian Dix)8日在逾10位農場東主的陪伴下,了解目前本地菜農面臨的困境。他認為雖然本地民間不斷提出“本地種、本地食”(Eat Local)的活動,但政府應該帶頭行事,購買本地產品,方能扭轉食用外國貨現象。
狄德安指出,假如學校及醫院等公營機構都選擇採購本地蔬菜,加上適當的宣傳和推廣,定能改變美國蔬菜充斥本地市場的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