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廣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蔡彬及其妻兒名下擁有20套房產經互聯網曝光後,當地紀委經初步調查予以證實。這是被互聯網揪出的官員涉嫌腐敗最新例子。民間普遍相信,有不少官員“經不起查”,類似近期轟動的“表哥”、“房哥”醜聞今後仍有可能隨時發生。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改革是近來從大眾到精英非常集中談論的一個詞,而且“政治體制改革”的提及率越來越高。但改革的目標眾說紛紜,要求激發更多經濟活力、提高社會公平被一些人同改變中國基本政治制度混為一談。
本已有廣泛共識的改革,因此像是變成意見對立的領域。一部分人不停地表改革的決心,內容卻挺空洞。另一部分人表決心慢了些,被輿論歸入了“保守派”。其實對於“必須改革”這個觀念,中國人反對的很少。
我們認為下一步改革需要確立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它應具有高度的共識度,並且看得見、摸得著,是能夠逐步實現的,而且還能有廣泛的拉動作用。而最恰當、也最急迫擔當這個目標的,就是治理官員腐敗。
官員腐敗是當前中國政治領域最嚴重的問題,也是社會關注度和民眾意見最多的之一。對治理腐敗中國社會已經形成高度共識,即使不熱心的人或者既得利益者,也只能附和對治理腐敗的支持。
誠然較為集中的腐敗在很大程度上與社會發展特定階段有關,而且這種關係甚至可能大於與國家政體之間的關係。但這個道理在任何社會都不可能被普遍讀懂並接受,現實是,治理腐敗是中國已經不能拖延,必須在較短時間拿出明顯效果的政治領域。
官員腐敗迭出即使是社會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這個特定階段的制度設計漏洞也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對制度進行改革顯然是最可為,也最可能見效的途徑。
有人將這樣的制度改革稱為政治體制改革,也有人認為它不是政改,而屬於行政體制改革的範疇。但如何做改革歸類或許並不重要,關鍵是這樣的制度改革必須發生,要觸動權力結構,使權力受到更嚴格限制,監督要真正落實,改革的結果是官員腐敗現象必須大幅度降下來。
由於中共長期執政,國家的各種問題都會被一些人想當然或故意與這一政治根基相聯繫。儘管腐敗的發生原因很複雜,但現在國內外都有人以此攻擊國家政治制度,消除腐敗已是今後維繫國家長期政治穩定的關鍵性戰線。
中國今後的很多體制性改革應圍繞反腐敗展開,官員選拔、履職和接受監督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與反腐敗的目標對接。以往對官員的選拔和監督總體上都是自上而下的過程,事實證明這個過程有缺陷,必須讓基層群眾和輿論參與進來,把相對封閉的體制內反腐變成相對開放的全社會反腐。
實際上互聯網的出現已經為民眾參與反腐敗打開了口子,今後需要做的是擴大公眾的參與,並使這種參與合法化、制度化。
通過改革獲得反腐敗的實質性進展,將極大加強中國社會對國家政治制度的信心,並使各種對中國體制的詆毀失去一個重要借口。中國的整體改革事業將因此變得更從容,也更主動。
治理腐敗需要增加公職人員實現合法利益的途徑,這需要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實現這樣的改革配套同樣很難。但只要圍繞反腐敗的改革真正開展起來,就會不停地有“下一步”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