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 |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深圳特區報文章:經過漫長的等待,中國籍作家第一次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個大事件。它不但意味著中國文學獲得了世界性的承認,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文化。無論從何種角度,它都值得慶賀。
這次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超越了前幾年的路數,真正回到了文學自身。單從作品的主題和立場來看,莫言的作品或許不符合諾貝爾文學獎的傳統尺度,但其藝術水準卻可能高出了評委對漢語文學的期待視野像莫言這樣將感性與知性、現實與幻覺、此在意識與通靈體驗融合得這樣好的作家,即使在世界範圍也不多見。莫言的叙事細密而張狂,汪洋恣意又不失章法,貼近現實且擁有理想維度,體現了作家強大的話語建構能力。
這是中國文學“成長”的一大標誌。在曹雪芹之前,我們很難看到對事物自身的細致描寫,讀者面對的多是粗線條世界。曹雪芹開始建構一個由細節構成的語言世界,但叙事能力仍嫌不足。經過新文學運動及其以後的長期鋪墊,包括莫言在內的中國作家終於超越了叙事能力弱的欠缺。莫言的作品,既描寫了人與現實的複雜關係,又展現了個體向上的浪漫動姿。在《紅高粱》、《豐乳肥臀》、《檀香刑》等佳作中,他同時建構出兩個世界:“一個是殘酷現實,細膩生動地展現當前鄉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風貌,其核心主題是"饑餓"和"不公";另一個是浪漫世界,以強大的想象力推進到被歷史遮蔽的微暗世界,關鍵詞是"生命力"和"人性"。”他對這雙重世界的展示代表了寫作可能達到的最佳境界,將漢語文學推向了新的高度。莫言獲諾獎,絕不僅僅只是他個人的殊榮。
在頒獎辭中,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寫下了這樣的話: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這一概括很準確。的確,他是一個成功的綜合者。他將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與中國的鄉土文化、先鋒理念與民間體驗、現代與傳統綜合在複雜的漢語譜系中,創造了極富涵括性的叙事方式和小說語言。他的道路見證了成功者的共同特征:既以“擁有傳統”的方式存在,又向當下世界和未來開放。由於這種綜合品格,他不但將漢語寫作推向了全新的高度,而且使中國文化以更豐盈的方式呈現給世界。對於仍需走向世界的漢語文學家來說,他的成功無疑意味深長。
莫言獲獎,見證了“文化中國”的崛起之姿:相對於其他文化主體來說,我們至少已經部分完成了從追趕到比肩並立的嬗變,正在由學習者變成輸出者。當然,漢語文化界不能僅僅陶醉於狂歡,更應正視自己的責任:諾貝爾獎評委超越了傳統的尺度,但並不意味著莫言和我們可以回避自己的欠缺。從哲學或倫理學的角度看,莫言是不那麼“完美”的作家,仍有待克服自己某些前現代的品格,需要進行持續的自我啟蒙。如果莫言和我們能在更多的維度超越自己,那麼,受益的將不僅僅是漢語文學,而是一體化的世界。日益成熟的漢語知識分子理應學會將慶典當作起點,建設更加豐富、多元、美好的“文化中國”。
(作者王曉華系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