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市場分權 再向社會分權
行走觀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上世紀90年代,作為廣東“四小虎”之一,順德經濟發展迅猛——全國十大鄉鎮企業順德就占了5個。
2008年,順德擁有超過4000億工業產值的輝煌成績,足以傲視國內許多同級區域。但具有改革基因的順德人並沒有止步,再次扛起改革的大旗,向新的體制機制要能量要動力,向轉型升級要資源要空間,重塑未來發展的體制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最終,順德先走一步,領跑廣東,影響全國。
縱觀這兩次改革,順德都採取了分權的做法,在上世紀90年代先向市場分權,然後在新一輪改革中再向社會分權,其核心要義都是要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
始於2009年的行政體制改革是在順德經濟規模和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服務事項日益繁重、原有的上層建築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的新變化下進行的。一串常被列舉的數字是:1992年,順德GDP79.5億元,常住人口95萬;到2008年,GDP已達到1562億元,201萬常住人口中異地務工人員接近一半。不過,區一級行政編制的公務員隊伍沒有明顯增多,1992年是994人,2008年只有1000多人。按照原有治理模式,政府忙於辦理具體事務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社會事件層出不窮,矛盾不斷激化。
為什麼改革總是要朝著分權邁進?原因就在於,歷經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之後,計劃經濟時代全能型和管控型的政府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全能型和管控型的政府必須以龐大的資源體系甚至以資源的無限性作為支撐。如果說在經濟總量較小時,仍有這種可能,那麼在經濟總量不斷膨脹的時代,這種前提條件已不存在。
因此,只有分權改革,政府才能從越位和錯位中回歸本位,才能更加從容的引領社會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