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公司曾於2011年對其客戶發佈了一份長達7頁、名為“華為和國家安全”的報告,呼籲其客戶遠離華為。目前,美國市場佔據思科收入的一半以上。專家認為,為保持自己的龍頭地位,思科對美國國會持續不斷遊說,此次報告的出爐與思科的背後努力不無關係。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說,所有IT產品尤其是遠程IT產品多少都會有安全問題。但是,在華為、中興進入美國市場的過程中,美國將“國家安全”這把劍用得太泛、太濫,歐洲、日本的電信設備商也在美國市場上,安全調查卻僅僅只針對中國的企業,明顯帶有選擇性執法的味道。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提升,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日漸增多,涉及的領域不再限於以往的能源、建築等傳統行業,已開始涉足眾多高科技領域。與此同時,中國投資的地域也不斷擴大,已由主要向發展中國家投資擴展為向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範圍投資。
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出於“冷戰”思維,背棄了其一貫推行的投資、貿易自由化的宗旨,針對中國企業的一些正當投資行為百般阻撓、極力遏制,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所謂的“國家安全”,以此為借口阻止中國企業對相關行業的投資貿易活動,這已成為近期頻發的一個普遍現象。
正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教務長約翰.奎爾奇所言:“華為和中興代表了新的時代:一個第三世界的國家生產著第一世界的高科技。美國的公司從內心覺得很難適應這一點。”
與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截然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對思科等美國企業打開大門,反而多年來很多方面給予許多優惠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