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日前在該報撰文說,在謝長廷前往中國大陸前,蘇貞昌宣布暫緩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在謝長廷圓滿結束訪問後,蘇貞昌則說處理兩岸事務“這件事不急”。而黨內甚至傳出蘇貞昌認為二O一四年的七合一選舉是地方型事務,與國際、兩岸無關,因此主觀上認為此事能拖則拖,避免敏感的兩岸爭議,成為他連任民進黨主席、參選二O一六“總統”的絆腳石。
吳文說,面對蘇貞昌的退縮,謝長廷、辜寬敏等大老,都一再強調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的急迫性,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長期沒有認真思考過兩岸議題的他,一方面為了替個人的政治前途鋪路,一方面則因為個人知識量的匱乏,提不出對民、共交流的具體對策,導致民進黨的兩岸工作已陷入原地打轉的虛耗狀態,終而逼出黨內另一波以謝長廷、蔡英文為首的政治聯盟契機。
吳文認為,對謝長廷而言,眼見蘇貞昌既無法提出具體論述,又不願接受“憲法共識”,現在的他,顯然已經無意繼續爭取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相反的,既然“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已為他成功完成兩岸破冰之旅,實在沒有理由不繼續深化基金會的層級與功能性;況且,比起背負政治責任的黨職,民間身分是更具自由度與彈性,與其與蘇貞昌共處一室、面面相覷,不如靈活扮演民、共交流的民間推手。
我們認為,對於蘇貞昌的下一步動作,還要一點時間來觀察。
但是,吳子嘉點出的風險,卻確實存在。如果蘇貞昌最後下了決心,拒絕與謝長廷合作,不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做任何調整,那麼,民進黨內風云變色,謝長廷出走另立山頭,就是必然的了。
因為這樣的局勢只要一過2015年,誰能夠代表民進黨出戰才能夠獲勝的徵兆就完全顯露了。如果謝長廷繼續深化民共交流,佔據民意上風,估計到時候黨內各種力量為勝選計謀,合力再推謝長廷也無什麼不可能。
所以,用或者不用,對於謝長廷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 蘇貞昌內心的煎熬,可以想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