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共也非常瞭解,如果將談判目標鎖定在和平協議和台灣的政治地位,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靠國民黨是不夠的,而必須取得民進黨的支持。針對這些可能的發展,美方的立場尚未明朗,惟從美方官員四處打聽前“副總統”連戰首次登陸時稱是“回家”與謝長廷訪陸時稱是“回到兄弟的家”之間有何微妙的差異,可以確定美國對謝長廷訪陸的衝擊的確保持高度關切。
社論說,大陸同意在沒有預設立場的前提下安排謝長廷訪陸,美國方面據此認為北京對台灣內政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在未來對台政策上展現出更大的企圖心,而此一強大的企圖心反映在大陸強烈希望與民進黨在重返執政前建立一個溝通管道上。儘管國民黨和北京有較多的聯繫管道,但大陸瞭解政黨輪替將是台灣政壇常態之後,決定與民進黨擴大交流。另一方面,即使國民黨長期執政,北京也不希望與國民黨交流的同時,民進黨老是在一旁掣肘。而風險管控的最好方法就是與民進黨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管道。
美國學者普遍認為,中共在處理台灣主要政黨關係的手法日益圓融。例如,李侃如認為,正因北京瞭解台灣的民主政治,所以決定廣泛與台灣政治勢力建立關係。兩岸政黨相互瞭解,大陸將更能掌握台灣政治生態,有助未來長期對台政策上擬定更有效的作法。
謝長廷在大陸指出,兩岸都必須“面對差異、處理差異、超越差異”。會見國台辦主任王毅時,他表示,他不認為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他提出的替代方案是“憲法各表”或“憲法共識”。這番談話既讓蘇貞昌不安,也讓國民黨不滿。難怪蘇貞昌在接受訪問時要表示謝的訪陸只是私人行程,非關民共平台。就國民黨來說,“九二共識”畢竟是歷經選戰試煉。至於北京則一向注重實力原則,對於謝在台灣政壇能否掀起千層浪並趁勢而起,自會有準確的評估與對應之道。
社論說,至目前為止,美國對謝長廷訪陸抱持高度的肯定態度,但對未來的可能發展似乎還無法掌握。謝長廷的“差異說”談的是兩岸差異,不過,在處理兩岸差異之前,謝的考驗是處理民進黨的內部差異,以及民、國兩黨間差異的能耐,這自然是美國觀察謝長廷訪陸後續效應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