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等省市的轉企改制就是這樣的嘗試,它打破了“大鍋飯”的形式,多勞多得帶給文藝工作者足夠壓力和動力。
改革激發了企業文化發展的活力,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正大踏步前行。截至2012年9月,全國承擔改革任務的580家出版社、3000家新華書店、850家電影製作發行放映單位、57家廣電系統所屬電視劇製作機構、38家黨報黨刊發行單位等已經全部完成轉企改制。全國2102家承擔改革任務的文化系統國有文藝院團(不含保留事業體制院團)已有2092家完成和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撤銷或劃轉任務,佔總數的99.5%。地方1177家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中,1147家已完成和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佔總數的97.5%,其餘30家正在按已批覆方案積極實施。
儘管中國努力通過文化體制改革來增強文化領域活力,也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文化影響力現狀仍然堪憂。
中國政法大學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宋建武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面臨著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文化企業經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任務。
7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提出“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人們認為,十八大後,“文化強國”將更具有中國特色,同時更具備全球視野,既培養本土優秀文化人才,也繼續大力引進世界先進文化,要讓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世界舞台中央閃亮,與其他國家和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人類的精神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