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27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特稿說,在黨內不斷呼喚下,總算有非國民黨籍的政務官願意回復黨籍,而且是具指標意義的“行政副院長”。不論此舉能否讓黨政合作更順暢,至少此一發展具有激勵黨內士氣的作用。藉由入黨動作,拉近與黨內鴻溝與疏離感,可以預見,不論未來戰場在那裡,江宜樺都會在馬團隊扮演吃重的角色。
基於責任政治,政務官啟用執政黨員,本就天經地義。但施政要廣納賢才,則難免有遺珠之憾;有原則,自然有例外,如何求全,端看領導人智慧。可以說,入閣靠專業與績效,而不是靠黨籍的“保護傘”。
然而,部會首長可以如是觀,但如果是副“閣揆”位階,當中則有更多政治的心思與推敲,專業不是唯一條件。尤其以江宜樺年紀來看,培植接班用意自不待言,入黨是早晚的事,更是重要的資歷。
馬英九時代的國民黨,雖然不再以黨領政,但秉持“黨政密合、以黨輔政”的原則,從政黨員依舊有其一定的權利義務關係,包括參與黨政平台等;從“行政院”祕書長陳士魁擔任指定中常委出席中山會報、中常會,江宜樺也沒有與國民黨切割的道理。
江宜樺回復黨籍,自然就能夠參與黨的活動或是黨務歷練,更重要的是拉近與黨員的距離,與黨也不會沒有感情。否則,不論未來接掌“閣揆”等各種可能的安排,黨內反彈力道只會越來越大,自然也不利於馬後時期的人事布局。
將軍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曾經也是“行政副院長”的朱立倫,面對複雜的新北市選情以及綠營的一級戰將,沒有選擇的餘地。之前,或許投身選舉不曾是江宜樺的選項,對比高中同窗的從政歷程,回復黨籍不過是開始,還有更多江宜樺待補的政治學分,必須頂著鋼盔往前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