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工資條例》的重要意義,在於深化初次分配改革。而它的“夭折”,意味著這一被各界認為是收入分配改革標誌性的內容流產。本該具體體現的改革內容,被融入到收入分配改革的整體方案,某種意義上而言,只是意味著概念性的存在,離具體的改革實踐還很遙遠。
但凡改革,總會有壓力;但凡博弈,總會有阻力。但必須意識到,收入分配改革攸關國計民生,只有堅持改革為公平實現的初衷,堅持原則和立場,才能讓改革的腳步繼續向前邁進。壟斷行業等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擊,是預料當中的事情,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衝破既得利益的阻力實現公平。而《工資條例》的夭折,倒在既得利益的阻擊下,這樣的妥協與退讓,意味著改革的停滯甚至倒退。
改革不是“假把式”,而是需要解決真問題。要想真正通過收入分配改革改變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實現社會公平改善民生,就必須將初次分配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中底層群體的財產性收入,直接還利於民。《工資條例》實際上就是要打破初次分配的既定格局,實現資源和財富的良性流轉。而要實現這一切,必然要向手握資源和財富的權貴群體“亮劍”,打破既定的利益格局,但很顯然,改革主導者缺乏“啃硬骨頭”的勇氣,而是畏難而退。
在改革進程中,主導改革的政府理應在博弈的各方中保持中立的立場,為溝通協商提供足夠透明的對話平台。哪些壟斷行業反對?反對的理由又是什麼?這一切,都需要有個明確的解答。如果僅僅是因為這些壟斷行業割舍不下阻礙社會公平實現的既得利益,《工資條例》就因此夭折,這或許說明,改革其實已經被強勢話語所綁架。中底層群體話語的缺席,改革將往何處去,不難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