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內閣和日本政府真要肩負起“對明天的責任”,就要清楚日本的“明天”與周邊國家、本地區乃至世界的“明天”是聯繫在一起的。這個“明天”指的應是和平、穩定與發展。這個“責任”指的應是維護和推動和平、穩定與發展,為國家和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中國已經深刻認識到,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同樣,作為地區大國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前途命運也緊密地同本地區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這一點既有大量積極正面的例子,也有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進而衝擊中日關係、波及日本經濟等不少消極反面例子。
日本要承擔“對明天的責任”,就不能推卸對日本侵略歷史的責任,不應成為地區麻煩製造者,而應真正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這既是處理中日關係的基本準則,也理應成為日本看待和處理自身歷史定位和地緣戰略定位的基本準則。
如果死抱住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不放,縱容甚至迎合日本極端右翼勢力,肆意誇大和渲染外來安全威脅並據此不斷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以一己之私、一黨之私製造地區矛盾、挑起國際爭端,這樣的一個日本有何資格奢談“對明天的責任”?
對於“明天”來說,日本缺的是對“昨天”的正確反思以及對“明天的責任”的戰略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