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在31日出版的法國主要日報《世界報》上發表署名文章《釣魚島屬於中國,不屬於日本》。
新華社報道,孔泉在文章中提到,12年前,他擔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其間被問及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中日關係,具體而言是兩大問題,一是歷史問題,二是領土爭端。
孔泉指出,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多次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等於祭拜在二戰中犯有反人類罪的戰爭罪犯,“這讓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受日本軍國主義侵害的亞洲人民怎能接受?”
孔泉在文章中說,歐洲同樣慘遭二戰浩劫,但德國對歷史問題的態度與日本截然相反。他的腦海裡依舊清晰記得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的場景。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民族是一個自信的民族。德國對歷史問題的態度,是今天歐洲和平和繁榮的基礎。
孔泉表示,當前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再陷嚴重困難局面。許多史料證明,釣魚島是屬於中國的。“那麼,法國的史料是怎麼說的呢?”孔泉說,他派同事到法國國家圖書館查閱,發現那裡珍藏的1772年德利勒、1778年德範貢迪、1817年布隆多等人繪製的多幅地圖,均註明釣魚島屬於中國。
孔泉表示,將釣魚島歸還中國,是二戰戰敗國日本根據協定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談判過程中,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提出“擱置釣魚島爭議”,並與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福田赳夫達成諒解和共識。這是中日關係實現正常化的重要政治保障之一。
孔泉指出,對中國來說,我們要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需要用幾代人的時間去做,我們更加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
孔泉表示,在他擔任發言人期間,日方就開始在釣魚島上修建燈塔,直到這次變本加厲,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故意挑起事端。
他說,中國與日本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經濟相融。中日關係經過40年發展,雙邊貿易額達3400多億美元,雙方已經形成極深的經貿依存關係,誰也離不開誰。尤其在當前世界經濟因危機而持續低迷的時刻,更需要中日攜手加強合作。
孔泉最後表示,我們不願看到當前中日關係的困難局面持續下去。我們只是希望日方儘快改正錯誤。現在鑰匙在日本手裡。
《世界報》是法國第二大全國性日報,在法語國家地區頗有影響,國際知名度較高。其主要讀者是法國和法語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知識界及專業人士,是一份層次高、具有國際影響的報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