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10月31日刊文,原題:俄中將左右世界石油市場行情
世界石油市場中心正轉向亞洲。俄羅斯出口中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和秘魯的石油可能成為世界油價的基準,《華爾街日報》歐洲版這樣寫道。中國準備借助人民幣進行全球石油貿易,意味石油美元時代終結。
今天俄羅斯的亞洲夥伴按照歐美Brent和WTI原油價格購買東西伯利亞石油。但這些價格已反映不出全球對石油的供求狀況。例如,Brent油價因北海石油儲備的逐漸枯竭而被人為抬高。相反,WTI價格因美國石油的過剩而被人為降低。歐美原油價差的拉大漸成破壞亞洲能源市場行情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正是亞洲對石油需求的不斷增長,將決定未來十年全球石油市場的形勢。亞洲人有權期待確定亞洲市場的油價時應考慮他們的需求。因此亞洲開採和利用的原油——ESPO(東西伯利亞-太平洋)原油作為油價基準,也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科濟米諾港口裝貨,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運往中國。它最有望成為新的世界油價基準,俄羅斯能源與金融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費金認為。
他說:“石油市場現在供大於求。正在形成基於這些供應的新原油品牌。為了廣泛推銷,需要可以進行股市交易的貿易平台。石油在連源不斷地流向日益增長的亞洲和遠東市場,而流量本身也在不斷擴大,所以該品牌原油有一切機遇成為世界公認的品牌。”
ESPO也極有可能獲得亞洲國家的肯定。它優越於許多其他原油品牌。它的開採相對較晚,但其儲量巨大。此外,運輸ESPO也不存在太大問題。如果從中東運往亞太地區的石油需要2至3周的話,那麼東西伯利亞石油只需3至5天。
同時,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長,並計劃擴大俄中輸油管道石油的運輸量,這進而可以避免ESPO油價在整個亞洲市場的劇烈波動。而在保證石油均勻供應的同時油價能夠實現最大程度的透明度,這實際上也就保障了能源安全不會受到威脅。
如今美元匯率的大幅波動給石油價格帶來很大威脅。俄羅斯和中國可以提供應對這一挑戰的模式。在9月7日召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中俄兩國簽署了一項協議,在協議中俄羅斯實際上已經同意中國用人民幣購買任意量的石油。而就在一天前中國政府發表另一聲明:中國的銀行及其所有通信和轉匯體系都將提供任意石油進出口結算業務。鑒於中國已經同近30個國家和地區簽有本幣結算協議,因此這是很現實的。
俄羅斯與中國能夠幫助亞洲能源市場解除現存的石油-美元的掛鉤。正是因為存在這種掛鉤,油價一直受到美國、中東和歐洲行情的影響。而美元波動太大。現在實質上是在推出一種新的掛鉤:俄羅斯ESPO石油-人民幣。油價將首次取決於東西伯利亞的穩定供應和亞洲國家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人民幣也有望成為新的石油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