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焰軍認為,這使得他們接受了完整、系統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他們進入青年時,“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使這一批人第一次經受了考驗,“文革”則成為他們共同的時代磨難,他們中不少人的父輩受到衝擊和迫害,他們自己也因而受到牽連和排擠,和成千上萬的同齡人一起被下放到中國當時最為貧窮的農村地區定居和勞動。
“簡單地說,就是大多挨過餓,下過鄉。”戴焰軍說,“他們這一批人是‘文革’的受害者,對中國發展曾經走過的彎路和曲折,以及復興崛起的輝煌和榮耀,都有切身體驗,是改革開放的堅定支持者。”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說,尤其是中國“50後”的“知青一代”領導幹部,是一個兼具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群體,也是海外對中國未來發展特別關注和研究的對象。
在複雜國情中實踐改革開放
戴焰軍教授認為,中國的新一代精英分子已經逐漸成為黨和國家在各個領域建設中的骨幹和中堅。中共十八大選舉什麼樣的人進入黨的最高領導層,將體現未來黨的執政理念和價值取向。
觀察眾多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以及更晚一些的中共領導幹部不難發現,不論出身於什麼樣的家庭,他們基本上都具備“草根”的工作經歷,都具備與普通農民、工人、軍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經歷,都是從艱苦的基層一步步幹起來的。
戴焰軍說,這樣的經歷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擁有與社會各階層普通成員長時間同吃同住的經歷,才能對中國社會、基本國情有更為客觀和真實的把握,對中國社會問題的觀察視角更能從老百姓的立場出發,關注點也更集中在民生疾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