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眼下‘莫言熱’還在持續升溫,但熱鬧的恰恰不是文學圈,而是在與文學沾不上邊的圈外!”莫言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周末在山東大學舉行,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長兄管謨賢應邀作主題發言,並在會後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大學原中文系主任、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溫儒敏發起,旨在從文學研究批評的角度對莫言小說及其創作探索作出梳理。
管謨賢是莫家惟一大學生,1963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退休前是高密一中副校長。他告訴記者,莫言獲獎後,不少評論家把莫言作品與魔幻現實主義聯繫在一起,稱莫言受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影響很大雲雲。“莫言不同意這個說法,他連《百年孤獨》都沒完整讀完一遍。”管謨賢說,相對文學圈外樂此不疲地“消費莫言”,文學圈內似乎有些沉寂。“如何理解、評價莫言得獎,他的創作算不算代表了當代漢語表達的某種可能性,值得學術圈內專家認真思考。”
敘事脫胎於神話色彩的齊文化
面對蜂擁而來的媒體,管謨賢發現很多人根本沒讀過莫言的小說,提問很可笑。不少專家在媒體上的評論,在他看來也頗有誤讀嫌疑。“諾獎頒獎詞中所講的‘幻覺、似幻覺的’意思,被有些研究者解讀成‘魔幻現實主義’,這不是莫言的初衷與追求。”莫言與長兄交流過,他確曾受到過以《百年孤獨》為代表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影響,但他很清醒地意識到“如果繼續迷戀長翅膀老頭兒坐著床單升天之類的詭異細節,我就死了”。
管謨賢說,在接觸魔幻現實主義後,莫言的小說創作一如既往植根於中國鄉土社會,他不僅樹立了對人生的看法,而且開辟了屬於自己的文學領地山東高密,建立了人物體系,漸漸形成與眾不同的文學風格。
“莫言的作品是最現實主義不過的現實主義,他小說中所有事件、人物,基本都是他親身經歷過的,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管謨賢表示,莫言神幻的敘事風格更多脫胎於具有強烈中國民間神話傳說色彩的齊文化,是對齊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他是蒲鬆齡的粉絲,稱蒲鬆齡為‘蒲爺爺’,他的小說中不止一次原封不動地引用爺爺講的神怪故事這是研究莫言的一扇特別窗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