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大14日上午宣告閉幕,中國由此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倒計時”牌。
新華社報道,根據中共十八大報告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被中共形象地概括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建設的“五位一體”。
“8年多時間加起來才2960多天,不到3000天,必須分秒必爭!”十八大代表、廣東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說。
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差。有輿論評價說,中國已具備一定實力,但也有相當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制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品質、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資源環境等6個方面的23項。
這家官方研究機構發佈的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達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個百分點。但是,在“生活品質”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依然存在。
“進入倒計時,各領域建設任務都很繁重,千頭萬緒,時不我待。”來自上海的十八大代表焦揚說。
根據聯合國每天每人1美元的標準,中國還有1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等說法一定程度反映著東中西部的反差。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這個目標很“大膽”。
“欠發達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貧困的帽子沒有完全摘。”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海口市委書記陳辭說,“中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還是要把蛋糕做大,加快改革攻堅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不到3000天!中國各地都在重新尋找自己的“起跑點”:人均GDP比全國低近萬元的四川綿陽希望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迎頭趕上”。
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江蘇鎮江提出把生態立市作為基本戰略,把產業強市作為關鍵路徑,把人才興市作為發展之本。
湖南省委黨校教授艾醫衛指出,對於人口眾多、體量巨大的中國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鄉村,要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係。
“對於農村而言,公共文化服務、社會管理創新都是新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軟指標。”十八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南新村黨支部書記陳杏芬說。
“小康社會必須讓民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十八大代表、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說,2010年,昆山市人均GDP達到2.4萬美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74比1,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險已率先並軌,城鄉低保標準也已率先統一。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有了“讓百姓過上小康安樂日子”的理想。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給“小康”一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提出到200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基本實現總體小康。21世紀之初,中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
根據統計學家測算,以過去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年均增速2.05個百分點的態勢看,中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有可能,也有不確定。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全黨同志一定要埋頭苦幹、頑強拼搏。”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號召說。
這是繼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共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後,中共又一次重申旨在建黨一百年時實現的目標。
“這不是一般要求,而是一種政治紀律。”經濟學家、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說,中國各地必須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更完善的制度來加以落實。
“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中共十八大報告唯一一處“緊迫感”,是對8000多萬中共黨員提出的共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