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變量改進調控效果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現在提出了一些新的變量和工具,例如流動性覆蓋率、槓桿率等等內容。”周小川說,這些內容中國也是率先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試行,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就確定了使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2011年人民銀行也向所有金融界各大銀行給出了宏觀審慎框架的一個初步的計算公式。這個計算公式在自變量方面包括了若干的狀態變量和變化的數據,比如說國民經濟增長多少,銀行貸款增長多少,資本充實率現在是多少,現在的流動性指標怎麼樣。有了這些指標,就可以通過反饋的形式計算出一些指標性、調控性的目標。與此同時,這是一個兩層的調控,假如銀行的狀況偏離了這種反饋調節狀態,央行還可以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來給予一種激勵,希望能夠達到那個調控的狀態。所以從這個角度解釋,宏觀審慎調節框架是在過去原有的反饋調節系統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新的觀察變量和調控工具,使得它中間同時也是工程化的,也是定量的,有方向的,也有時間特性的,用這種辦法來實現經過金融危機以後改進的貨幣政策調控。
周小川強調,對於中國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當中採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調節,可以講實現了率先復甦,而這個復甦在全球也是很受鼓舞的,提振了信心。但是同時也要認識到,任何一種調控都不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也要服從於系統特性的描述,也可能有過沖,有超調,也會有振蕩。如果振蕩希望它是一個衰減的振蕩,這樣這個系統能夠比較快的實現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