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鎮仁要協助無專業技能轉業。 |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引起國際關注,政府成立的全新扶貧委員會,在兩年任期內要為扶貧交出成績,其中兩名專責小組主席陳鎮仁及黃友嘉接受訪問時,異口同聲指扶貧不等於派錢。因為今次扶貧應動員社會及商界齊參與,目標是鼓勵商界開創更多職位,同時針對多個有工無人做的行業,建議政府提供保證就業津貼,吸引年輕人接受培訓入行,提升技能及收入,以逐步脫貧。
星島日報報道,扶貧委員會教育、就業及培訓專責小組主席陳鎮仁指出,扶貧是一項長期計劃,他亦已有一系列構思,認為先要針對近月多個行業僱主抱怨“有工無人做”、青黃不接等,種種錯配怪現象,由政府出資補貼這類吸引力較低的行業僱主聘人,同時協助一批無專業技能、收入偏低人士轉業,自力更生。
陳鎮仁接受星島日報專訪表示,對教育就業扶貧範疇已有一系列構思,他認為要特別幫一批無專業技能、收入偏低人士建立技能及轉職,目標行業是一些吸引力、門檻較低行業,由政府出資補貼僱主聘人,以津貼吸引入行。
他稱近月多個行業僱主抱怨“有工無人做”,又有行業現斷層青黃不接,即使培訓課程準備就緒,卻因無人讀致難開班,他指種種錯配已是一怪現象。他解釋,汽車維修、電梯維修、長者護理行業等,因行業形象不算專業、不夠“型”及起薪點低,月入約六千至八千元致一直難吸引青年入行,青年人寧做飲食保安工作,也不願去培訓加入該類形象較低行業,致長期人手不足。
他建議,可效法建造業保證三級薪酬的做法,提升各人手短缺行業形象,又可與多個行業僱主研究,由政府先提供就業津貼資助僱主聘人,當收入近萬元時,自然吸引生力軍試煉入行,經資助一段時間後政府便功成身退。
陳鎮仁指,在港不算吸引的行業,在外國卻予人很專業感覺,例如夏威夷有手工師傅(handy man),專為住戶包辦水電渠務修理等工作,汽車工程維修員亦很專業,在外國收入高,在香港卻常被貶視壓低薪酬,但他認為應要給予從業員一個有尊嚴薪酬。
他強調,派錢不是解決貧窮方法,鼓勵自我提升才可長遠解決,“專業及在職教育是最重要,協助這批人士可提升至中上技能,但政府一直對此又頗忽視”。
另外,他建議可檢視不同架構內的學費減免、資助計劃的割裂情況,檢視教育局及勞福局各類津貼,研究是否已過時、有空間合併或互補不足,避免令人因經濟困難無力報讀培訓喪失增值機會,“如果年輕人無法在社會向上流動,收入低,連帶下一代也未必有錢學習,最終可能出現跨代貧窮,一直在低收入行業中兜兜轉轉,低收入家庭的包袱,社會長期要落去,小組要集中火力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