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沒有客流的LV在華旗艦店 |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27日載文《中國的購物中心開發商們,是時候貨比三家了》,摘要如下:
房地產商已從中國日益增多的中產階級和不斷膨脹的消費人群身上獲利頗多。如今,他們正面臨一個新現實:並非每座城市都能成為購物天堂。
據瑞士瑞信銀行證券研究近期的分析,購物中心開發商應規避在沈陽、鄭州、武漢和上海等中國城市投資。以銷售額、租金、空置率和投資回收期等標準衡量,它們排名靠後,被定級為“嚴重供過於求”。
其中,中國東北最大城市沈陽排倒數第一。瑞信說,過去4年沈陽購物中心數量增長3倍。在分析覆蓋的13座中國城市中,空置率是最高的之一,而出租率又在最低行列,顯現出供過於求的跡象。
在這些中國城市中,不同區縣的情況也大不相同。比如在北京,大興、石景山、昌平、通州和豐台這些郊區,空置率就高一些。瑞信說,未來460萬平方米的零售空間中超過一半都將開設在郊區,可能會導致供過於求。
近年,飛速的城鎮化進程給中國帶來商業地產的繁榮期。政府試圖驅動國內消費以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加重了這種過剩。這種情況發生在政府努力平抑房價,住宅地產發展處於停滯之際。雖然有人失意,但也有贏家。廣州、無錫、南京和杭州都在該領域的發展上獲得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