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毋庸置疑,“航母Style”的走紅是搭了《江南Style》的順風車。不過,《江南Style》至多只是為“航母Style”提供了一個載體,二者的內涵則截然不同。相比《江南Style》中純粹的惡搞狂歡,“航母Style”則更多地見證了網友樸素愛國熱情的集體噴發。
正如《江南Style》中的標誌性動作——誇張搖擺的騎馬舞,“航母Style”中霸氣外露的凌空一指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充滿氣勢和力量感的動作,讓觀者無不心潮澎湃。對於年輕人而言,通過對這一動作的模仿,來表達見證海軍強大的自豪感,實在是既貼切又時尚。
在“航母Style”的不同演繹中,傳遞著相同的愛國熱情和對祖國的美好祝願。也許在新一代年輕人當中,“個人主義”氛圍更加濃烈,但“航母Style”的走紅證明,在很多時候“個人主義”與“愛國主義”可以並行不悖,當祖國有大事發生時,年輕人同樣有熾熱的愛國熱情,並能選擇最體現自我風格的表達方式。這也說明,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不必正襟危坐、一本正經,選擇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更能深入人心。
《詩.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江南Style》啟發下誕生的“航母Style”,的確為愛國情緒的噴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出口。不過即使沒有《江南Style》,智慧的網友們也一定能找到其他的方式,畢竟,不同的時代對應不同的表達載體,但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卻始終不變。段思平
反對
又一次網絡狂歡
艦載機順利著艦,象徵著祖國國防力量的強大,任何國人都是自豪的。但若單純將“航母style”的網絡熱潮歸因於愛國情緒的集體噴發,未免失之片面。筆者以為,“航母style”的模仿熱潮跟此前盛行一時的“高曉鬆體”、“杜甫體”、“元芳體”一樣,不過是一場“興也忽焉,朽也忽焉”的網絡狂歡,並沒有那麼多可資挖掘的“價值富礦”,若生硬地將一些宏大價值符號強加其上,未免過於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