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救”與“治”:中國股市出路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30 15:35:27  


 
  一些網民用“融資者笑、投資者苦”來形容當下的中國股市。這可以解釋為何三分之二的A股賬戶處於空倉狀態,上周每100個開戶賬戶之中只有3個賬戶仍在交易。

  知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表示,救市是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並不值得鼓勵。而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傳統救市模式或許能暫時緩和股市的低迷,卻治標不治本。長此以往,只會令股民徹底喪失信心,並終將危及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無異於“飲鴆止渴”。

  “救市”之外,“治市”成為A股能否走出低迷的又一重要命題。

  尚處於“幼稚期”的中國股市,有著種种先天缺陷和後天頑疾。發行市盈率畸高刺激著企業的IPO熱情,也導致了熊市中“大小非”仍瘋狂拋售;退市機制失靈令眾多垃圾股得以混跡於市場而“不死”,並頻頻成為炒作對象;分紅水準過低使得股民幾乎只能從價差中獲益,A股投機風也因此屢禁不止。

    “要想讓股市真正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就不能僅停留在‘救病’的水準上。我們必須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方能‘救命’。”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

  針對新股發行這一“病灶”,業內專家們開出了一劑劑藥方,包括對新上市公司首發流通股比例下限和實際控股股東的普通股持股比例上限作出明確規定,控制“大小非”的規模;建立新股考察期或預備期制度;建立發行人承諾期回購制,讓上市公司回購價格持續低於發行價的股份等等。

  除了自上而下的監管,建立自下而上的全民監督機制,也被認為是凈化市場環境的另一個重要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