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台日漁業談判日前舉行預備會議,儘管過程平和,但雙方各自表述原先立場,並未達成共識,未來正式談判,變數既多,前景更不樂觀。
台日漁業談判自一九九六年至二OO九年一共談了十六次,主要爭議在於經濟海域重疊、傳統漁場、台灣漁船被日本扣押及共同合作開發等四大問題,日本的態度一直十分強硬,非但每次談判都沒有成果,而且已經中斷了三年多。然而,今年日本突然先後三次主動表態,希望重啟台日漁業談判。
按照日本水產會長白須敏朗的說法,台日雙方政府儘速重啟漁業談判,民間團體才能建立正常的漁業關係。從二O一O年台灣漁船遭日本官方扣押案件七件、二O一一年二件、今年一到五月已有二件看來,似乎頗有道理。
“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表示,日本在福島災變後,整個漁業市場供需完全失衡,鰻魚價格飆漲,需要週邊國家幫助日本在整個漁獲供應中尋求平衡,所以日本是考量自己的利益,才與台灣重啟漁業談判。
這些理由固然都言之成理,卻顯然不是重點。事實上,日本之所以急於跟台灣重啟漁業談判,主要是害怕兩岸“聯手保釣”。
從今年九月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之後,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急劇惡化,除了各地展開大規模的反日示威,抵制日貨之外,大陸海監船更一直保持對釣魚台海域的維權巡航,並且已經常態化,雙方劍拔弩張,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由於從歷史、地理及國際法各種因素看,釣魚島都是台灣附屬島嶼,毫無疑問屬於“中華民國”領土,在中台日三方中,台灣當然最有資格談釣魚台的主權。一旦兩岸聯手,台灣有理、大陸有力,日本就很難應付。正因為如此,日本才急著要跟台灣重啟漁業談判,希望以漁權為餌,先穩住台灣,以免兩面作戰。
社評指出,表面看來,日本似乎有意對台灣讓步,其實不然,從預備會議就可看出端倪。首先,預備會議只討論技術性問題,應該比較容易達成共識,但台方要求討論“作業水域”,而日方則希望討論“養護管理”,顯見雙方關切重點完全不同;其次,在重疊海域部份,日方還是堅持以其過去一貫主張的“地理中間線”劃定,而台方則同樣堅持應考量島嶼面積大小、人口多寡及經濟活動頻繁度等因素,採“衡平線”方式劃分,雙方各不退讓,未來妥協的空間也不大。
更重要的是,台方雖然同意“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始終堅持釣魚台的主權,要求至少必須在合意文書上註明:“雙方存在釣魚台主權紛爭問題”;這與日本向來主張的“尖閣諸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並不存在領土紛爭”的立場南轅北轍,日本根本就不會接受。
平心而論,以往所謂“暫訂執法線”,形同台灣默認日本對釣魚台及周邊海域的管轄權,如今情勢丕變,馬英九既已明確表示“沒有主權就沒有漁權”,台日漁業談判就不能成為台灣向日本所轄海域的“入漁協定”,也絕不可間接承認日本對釣魚台主權及周邊海域管轄權的主張;因此,縱然日本透過美國施加壓力,並放出“談判有成果就好”的訊息,但不管是過渡性的措施,或是可能的共管方式,都必須要以維護主權為前提,絕對不能以犧牲主權來換取漁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