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一些官員張口滿是官話、套話,各種會議形式主義等不良習氣,屢屢引起民眾反感,既不愛聽,也不愛看,正是這些細節,讓官員和民眾之間生分、產生距離感,導致社會話語系統的分裂。
新京報刊文稱,自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亮相以來,會風、文風的悄然改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媒體見面會上做了一番簡練、親民、務實的發言。此後,李克強副總理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打斷官員發言,要求不要念稿,並頻繁即興提問。而最近,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廉政反腐座談會上,打斷了專家“尊敬的王書記”的發言,要求少說客套話,少用講話稿。
三位領導人不約而同地在會風、文風上打破慣例,令人感覺耳目一新。會風、文風問題,如今是造成官民隔閡重要因素,一些官員張口滿是官話、套話,各種會議搞形式主義等不良習氣,屢屢引起民眾的反感,既不愛聽,也不愛看,正是這些細節,讓官員和民眾之間生分、產生了距離感,導致社會話語系統的分裂。
當下,大家都談共識,都在尋求共識,可是,如果有些官員還是滿嘴官話、套話,怎麼讓民眾感覺和他有共識?又怎能讓民眾感覺,與之打交道的政府部門真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政府所有的權力都來自人民,官員理應和民眾說著一樣的話,用民眾喜歡的文風表達。這個事情雖小,屬於細枝末節的問題,但就是這樣的細節,能夠給民眾留下最為直觀的印象。
很多時候,民眾對具體政府部門、官員的評價,都是感性的,直接打印象分。所以,繼續深化改革這樣的宏大命題,也需要從小事做起。因為,就是在會風、文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當中,民眾直觀感受到了執政者理念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