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幾名非京籍考生參加了北京地區2013年高考的網上報名,北京教育考試院昨天回應稱,這不代表這些考生已取得高考報名資格。隨著2013年高考報名的開始,圍繞異地高考出現往年少見的激烈意見摩擦,一名未能獲得上海中考資格的外地籍女生與滬籍人士激辯時被罵“蝗蟲”,尤其引來眾議紛紛。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異地高考牽扯到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教育資源再分配,是外地考生同當地戶籍考生利益層面的問題。國家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之道,只能在各種意見之間,以及在改革的大方向和現實之間做艱苦的平衡。
從方向上看,實現所有考生的權利平等應是大趨勢,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教育資源應屬於全國人民。但如果此事操之過急,一方面大城市的教育資源很難承受,同時也會遭到戶籍考生及其家長的強烈反彈。
目前推動異地高考的主要力量來自於媒體和互聯網,大城市的戶籍考生和家長們大多數沒有認為這項改革真的會很快到來。如果他們有了這種緊迫感,很可能會有更多的人打破當前的沉默,從而形成不同利益人群之間的激烈衝突。
社評認為,教育資源的改革性調整決不能僅僅是對存量資源的不斷再分配,改革過程必須有增量資源的大規模湧入。從本質上說,這項涉及公平的教育改革過程,最終很可能就是中國縮小地區差距的綜合發展過程,當前的不公平有一部分將被改革掉,還有相當一部分要被未來的發展淹沒、消化掉。
教育資源集中的地方,都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充分的地方。發達帶來全面的吸引力,招來更多高等教育投資、更優秀的師資力量,也招來學生們的集中報考。一些考生願意去北上廣就讀,不僅看中那裡的學校,也包括看中那些城市。中西部一些省會城市也大學林立,計劃經濟時代曾頗具吸引力,但現在那裡的很多大學都不再那麼風光。
國家發展“自然解決”高等教育不平衡的問題很可能是最終的主戰場,但異地高考的改革不能原地按兵不動。兩條戰線需同時行動,異地高考改革帶給社會希望和最急迫領域的突破,而國家均衡發展越強勁,就會使教育不公平淡化得越快。這兩股力量必須盡快匯合。
社評指出,如果中國的民主進程順利,而社會均衡發展跟不上,中國必出大事,不僅將有激烈教育衝突,其他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衝突也將紛至沓來。
有人說民主的發展在與國家的各種問題賽跑,這話有一定道理。然而更關鍵的賽跑將出現在民主進程與社會均衡發展之間,二者的比肩前進是國家的可持續進步之本。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發展跑輸了民主,而陷入國家解決問題能力的崩潰。
建議北上廣等大城市對異地高考改革提出路線圖和時間表,既堅決推動解決問題,又把握節奏,給當地戶籍考生和家長們留下建立思想準備的時間和空間。這個問題必須實現全國考生和家長們的相互體諒及和解,輿論亦應鼓勵理性,而不應把異地高考難題強行變成不同利益人群之間的攤牌,以這樣的風險做賭注,製造推動公平的突破口。
近日圍繞異地高考的幾起摩擦都有了一定的“火藥味”,這應該帶來從政府到輿論界各自不同的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