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貞昌這次的政治操作是做了一件蠢事。 |
中評社台北12月5日電/原本10月初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帶著他的“憲法各表”到大陸訪問以後,民共關係有春暖花開的跡象,大陸涉台研究學者幾乎是一面倒的稱讚謝長廷大陸行,也對民共可能建立對話平台抱著很大的期望。
但是11月21日民進黨召開中常會決定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由蘇貞昌直接擔任召集人以後,原先已經嗅到“春暖花開”的民共關係,一下子又從春天逆轉回到寒冬的狀態。
王崑義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今天在旺報撰文說,民共關係能夠打開對話之窗,不只是台灣許多民眾的期待,也是大陸多年來想方設法的大事。所以當謝長廷對兩岸關係的定位從“憲法一中”走向“憲法各表”後,大陸當局雖不滿意,但也勉強可以接受。
為了這個目的,大陸當局早就提出一個“一中框架”,希望能讓國、共、民三黨之間可以找到共識,也就是在這個“一中框架”中,國民黨可以解釋為“一中各表”,中共可以解釋為“一中原則”,民進黨可以解釋為“憲法一中”,這樣三黨雖然對“一個中國”維持各說各話的狀態,但大家都在這個框架內運行,三黨可以維持一種有點黏又不太黏的關係。
文章指出,這種“一中框架”的思考,其實早在2010年上海所舉辦的世博會時,就已經“試驗”過。當時香港、澳門館的位置,被設定在緊黏大陸館的旁邊,但是台灣館的位置是被設置在港澳館之外,但又沒有設置在外國館的範圍內,大陸解釋台灣館並非港澳館也非外國館,這就是“一中框架”的雛形。所以“一中框架”在今年由賈慶林在“國共論壇”中率先提出以後,胡錦濤也正式寫入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以表示“一中框架”是中共可以接受的概念。
可惜的是,當中共對“一中框架”能把謝長廷的“憲法一中”與“憲法各表”納入後,蘇貞昌卻在獨派的反謝壓力下,完全排斥這樣的觀念,不只把謝長廷排除接掌“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的位置,還由蘇自行兼任已經改變的“召集人”角色,這等於蘇貞昌完全掌控民共關係的發言權,讓大陸當局大失所望,也讓民共關係從“春暖花開”倒回到寒冬。
畢竟,以現今馬英九的低迷聲望來看,民進黨不只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有可能大勝,2016年也有重返執政的希望,但民共關係不能構建出一個對話機制,不只民共對話的平台可能會被完全關閉,大陸新領導班子在對台不確定感加重之下,也可能把壓力轉嫁到馬英九身上,要求他在最後的任內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盡快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
如果大陸新領導班子採行這種作法,國共民三黨同樣會轉化成不對稱的三角關係,等於回到2008年之初,民進黨只能重回街頭抗議,無法正式坐上談判桌,必然又會變成最大的輸家,在國共兩黨共同操作之下,原本有希望的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又要感嘆無法跨過那“最後一哩路”。
所以,蘇貞昌在過度操作之下,不但無法帶給民進黨在兩岸政治上的利多,反而又將民進黨帶回到街頭抗爭的老路線,顯然蘇貞昌這次的政治操作是做了一件蠢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