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爭鳴
會議的開放作風使得專家學者可以暢所欲言,由於觀點不一,還形成熱烈討論。馬懷德記得,爭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第一是反腐敗是不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有的專家認為要打持久戰,要長期地反腐;有的認為持久戰跟現下公眾的期待不一致,要搞攻堅戰,快速遏制腐敗勢頭。這個是一個爭鳴。”馬懷德回憶說。
姜明安就是提出“持久戰”的學者,他提出應該制定一個反腐的5到10年規劃。
對此,馬懷德覺得,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最根本的還是制度建設,要在法治軌道上反腐敗,“不能靠運動式的反腐。”
馬懷德記得,聽到這裡,王岐山還專門插了一句,“地方好像還挺適應這種運動式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我是建議不要搞運動,不要搞風暴,要制度。”馬懷德反覆強調了這一點。
第二個爭論是在財產申報制度上,對於要建立財產申報制度,已達成共識,問題在如何操作。“是新任領導公開、提拔的公開,還是全都公開,是只公開房產、工資收入,還是要公開配偶子女、移民情況、就業就學情況。”馬懷德說專家們各有看法。
周淑真和姜明安覺得“一刀切”有困難。周建議“新人新辦法,舊人舊辦法”,“要升職、從政,就要申報一下。做幾年之後,財產增加的情況就有了一個對比。”她覺得這樣操作阻力更小,更容易實施。姜同樣認為財產申報推行目前還有難度,全面申報“技術上不成熟。貪官的財產可以東藏西藏”。
黃葦町同意他們兩人的觀點,他進一步提出,財產申報可以從房產申報試點,“一套房價值多少錢,也跑不了”,黃葦町說可以從省級、副省級官員開始試點。
馬懷德有不同看法,“我覺得財產公開,應該是全方位公開,不是僅公開房產、工資收入,對他個人申報的重大事項,組織掌握的,我覺得都需要公開,這有利於社會監督、公眾媒體的監督。第二,我覺得這個公開不應區分,新提拔的幹部要公開,過去的不公開,這種差別的安排不符合法律的平等性質,要公開大家都公開,不分新老,不管是提拔的還是不提拔的。”馬懷德同樣考慮到了具體實施中的問題,但他覺得,可以先試點,試點後立法,“通過政府公開法,將官員財產公開納入到裡面。”
無論是反腐還是財產申報,對於制度設計,黃葦町覺得還是要謹慎,“差的制度比沒有制度還要糟糕。”他記得王岐山也認同了這一點。
周淑真說,對於學者們的發言和討論,王岐山聽得很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