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月7日,王岐山在海南省陵水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新華社 |
王岐山的務實,既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又折射著他對歷史和哲學的思考。他經常要求廣大幹部:“要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在建設銀行行長任上,王岐山提出:“特色就是魅力,要一心一意辦銀行。”新世紀初,他作為國務院體改辦主任,積極參與國家若干重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的研究、設計和制定。2004年,北京重新修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如何處理北京迅速增長的人口與有限的城市承載力的矛盾,進入了王岐山的思考。他說:“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是北京科學發展的要害”,既要做好城市管理的總體工作,又要探尋特大城市發展、規劃、建設、運行、服務、管理的規律。面對北京日益擁堵的交通,王岐山清醒地意識到,北京剛剛進入交通擁堵的歷史時期,解決這一問題,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當前以治標為主,治標是為治本贏得時間。
從容自信
2008年9月,正在美國訪問的王岐山,接到美方通報第二天雷曼即將破產的消息。他立即部署國內金融部門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各項準備,確保中國經濟金融穩定。
10月6日,中央果斷決策,成立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由王岐山擔任組長。在之後召開的多次會議上,王岐山強調,要堅定信心,冷靜觀察,研判形勢,有效應對,努力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面對這場危機,王岐山始終冷靜清醒。他多次重申:當前,世界經濟形勢極為複雜嚴峻,充滿不確定。不確定中可以確定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復甦低迷將長期化。立足當前,要確保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不平衡的復甦比平衡的衰退要好。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金融要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是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調整金融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前提。“底線論”為中國金融業支起了一把“安全傘”。他還主持建立了金融旬會制度,加強“一行三會”的協調配合,推進金融發展、改革、開放、創新、監管和服務。他經常強調,各部門必須加強基礎工作,切實做到“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工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