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3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的劉雲山在山東出版集團公司調研,了解轉制為企業後的出版單位的情況。新華社 |
輿論監督也在透明的傳媒生態中得到加強。劉雲山一直提倡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為媒體加強輿論監督創造條件,同時強調媒體的監督應當是客觀真實基礎上的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近年來,中國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食品安全等問題都因為媒體報道而為公眾所了解,進而得到處理,公眾利益得到維護。
全球傳播事業近年來的最大改變,當推網際網路的興起。對於這個革命性的媒體業態,劉雲山始終持開放態度。他說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包容,中國不拒絕任何先進的東西。對網際網路首先是大膽積極利用,為了健康發展當然也要依法管理,管理是為了促進網絡信息自由、有序、安全流動。如今,劉雲山每天都要打開電腦瀏覽網絡,查看最新資訊,了解輿情民意。
推進改革創新 著力改善文化民生
如何走出一條建設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無疑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重大課題。劉雲山提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觀點得到了中國文化界、理論界的高度認同,一些網友用“卓越的戰略眼光”給予評價。
文化體制改革是十年來中國宣傳文化戰線又一項成果卓著的重要工作。中共十六大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區分開來,強調以新的體制機制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體制改革在新形勢下得到大力度深入推進。劉雲山作為分管這項工作的領導,被譽為文化體制改革的“操盤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規劃了改革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海外有媒體稱,這場文化體制改革所涉及的矛盾不亞於改革開放之初的經濟改革,其成效甚至影響到其他領域。
10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基本完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文化產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中國人對文化消費品的選擇更加豐富多樣,初步形成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