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6月18日,張高麗在地震重災區陜西省寧強縣漢源鎮亢家洞村五里坡組,與當地領導同志共同研究天津市對口支援該縣恢復重建工作。新華社 |
在許多幹部看來,營造充滿激情的幹事創業的環境氛圍,是張高麗激勵調動幹部積極性的一個工作方法。他親力親為,帶頭髮揚“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消除幹部的惰性,讓他們都“動起來”。
張高麗常在晚上給區縣、部門領導打電話,詢問工作情況或直接到基層檢查工作。有的地方領導不無詼諧地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張書記晚上打電話,和隨時檢查作業。”張高麗經常只帶一兩個人深入居民小區、菜市場、公園等地方明察暗訪,直接聽取老百姓的意見,有時乘坐出租車暗訪,有時在街道邊與老大爺下棋,他還召開和網民的對話座談會,親自回復網民的留言,並督導解決問題。
張高麗高標準、高強度的工作風格也讓很多地方幹部頗感壓力。他在山東和天津工作時都開展互看互比互學活動,不聽信彙報,就看實際成果,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帶領山東各級主要領導,分兩次走遍了全省17個市中的11個。張高麗每年還帶有關領導幹部到先進省區市學習考察,主動找問題差距,保持清醒頭腦。
農民出身 奮鬥成才
今年兩會期間,張高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本身就是個苦孩子,我的責任是恪盡職守做好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全心全意服務。”有網友評論說,官員記著自己是“苦孩子”,就是記著百姓的艱苦,就是沒有忘記自己是百姓中的一員。
1946年11月,張高麗出生在“東海邊上的小村莊”福建晉江東石潘徑村。他的祖輩都是當地貧苦的農民。他的親兄長現在還在農村,還是農民。
張高麗曾用詩歌描述家鄉:“在東海邊上的小村莊,那是我可愛的家鄉,綠色田野,銀白浪花,家鄉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美麗的圖畫;在東海邊上的小村莊,那是我可愛的家鄉,稻穀花香,魚兒滿倉,鄉親是勤勞的人民,勤勞的人民;在東海邊上的小村莊,那是我可愛的家鄉,百姓囑託,永生難忘,希望是燃燒的火焰,燃燒的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