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佳透過“優才入境計劃”來港,冀培育新生代。 |
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香港入境處自2006年推出優才輸入計劃至今年11月,從“成就計分制”及“綜合計分制”兩個計分組別,合共收到逾8千宗申請,並已批出當中近2,400宗個案。由於本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故透過“綜合計分制”來港人士以金融界及資訊界居多,分別佔該組近27%及20%;另為創造優勢,“成就計分制”則以吸納體育及藝術人才為主,成功個案各佔該組40%,如國家花式滑冰隊前選手齊佳,就希望成為港隊教練,提高運動員質素;亦有從美國來港快7年的港大課程顧問,希望提高本港學術水平。
據文匯報報道,港府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為本港注入新血,配合多元化發展。入境處表示,有關計劃的宗旨是希望藉有配額的移民吸納計劃,引入未具有逗留權的高技術優才來港定居,以提升整體競爭力。助理處長陳孟麟表示,處方自2006年推出有關計劃以來,申請人數持續上升,截至上月累計8,553宗申請個案,單以今年首11個月,亦錄得1,834宗申請個案,按年上升19%,情況理想。
陳孟麟指出,計劃申請人可選擇以“綜合計分制”或“成就計分制”接受評核,當局在眾多申請人數中,至上月已合共挑選出2,392名符合資格人士並准予定居,佔整體申請個數的近28%。他續指,近74%獲分配配額人士的年齡介乎25歲至39歲,同時整體亦有逾66%屬男性,另有逾77%及逾9%,來自內地及澳洲與美加地區。
楊敏德:港業界毋須憂“搶飯碗”
對於有本地業界憂慮會被優才“搶飯碗”,輸入優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主席楊敏德強調,有關憂慮絕不存在,因在現有機制下,有一個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在入境處為計劃申請人進行定期甄選時,就評核、評分及分配名額提供意見。
她稱,因委員會的成員來自不同業界,故按其的專業分為“工業、建築、工程及資訊科技”、“金融會計、法律、物流及商業”、“廣播、餐飲旅遊與藝術”及“業務與人才支援、教育與醫療”4個小組,就“成就計分制”及“綜合計分制”兩個評分組別,進行甄選;同時,在審批申請個案時,會考慮本港發展需要,檢討申請人學歷及工作經驗能否滿足人才供應鏈,及對申請者是否在其界別內擁有“傑出成就”作出評核,以便向入境處處長建議甄選程序中可分配的名額。
楊敏德說,現時整體獲分配個案中,分別有1,046宗及440宗個案,至少擁有一個碩士及博士學位,佔成功個案的44%及18%;同時,在“綜合計分制”組別中,至今已批核580名金融與會計界人才,及420名資訊科技與電訊界人才的申請,佔該組別的26.3%及19.1%,相信足以提升本港整體學術水平及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