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從統一超退休、轉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的徐重仁表示,大家常說景氣不好,但到底什麼行業不好?像有些餐廳也是常常滿座,假日根本訂不到位子,他相信,景氣固然有起落,但不會一直不好,“台灣應該沒有那麼悲觀!”
在流通業30多年,贏得“流通教父”美名,如今雖然卸下統一超商總經理光環,但徐重仁對台灣服務業仍充滿熱情,對於台灣流通人才的培育、流通業的下一步,都一直在思考,以下是徐重仁接受台灣工商時報專訪摘要:
問:從零售市場來看,你認為明年景氣如何?
答:大家都說景氣不好,但那個行業不好?有些餐廳還是要排隊,我認為,景氣不會一直不好,且不景氣仍有人賺錢,台灣應該沒那麼悲觀。政府以前曾發消費券刺激買氣,不過民間也要努力才行,不能只想靠政府。其實,無關乎景氣,公司都要努力做,不能只靠景氣好才賺錢,那是時機財,不是常態。
問:台灣服務業人才市場情況如何?
答:台灣服務業人力需求大,但人力卻不足。許多企業喜歡找年輕、漂亮的員工,但觀察國外用人,很多美國航空公司空姐、日本的保全人員等,都是中高齡的人在做,台灣也應該往這個方向思考。
其實不只是服務業,像有人建議,要讓島內失業率不要增加,要縮減外勞名額,但這些辛苦的工作也得要有人肯做才行,但台灣卻沒人要做這些工作,寧可跑去國外作外勞;其實一樣是勞動工作,為何要捨棄台灣做而去國外做,這實在很矛盾,我不能理解。
問:如何提振台灣服務人才的競爭力?
答:技職教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台灣的大學太多,又找不到人,不如把它轉變成技職學校,我建議可以成立專屬“流通大學”。像現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就有設行銷與流通科學系,學生要學習行銷、組織…等流通服務業的種種營運項目,我覺得這很好。
過去建教合作,常有人會認為是學店,收學費卻到企業做廉價勞工,假設有一所流通大學,不只學通識科目,而是回到消費者角度,去設計課程、教育學生,未來畢業後可以在各行各業施展長才。
問:台灣服務業有機會輸出海外、複製成功經驗嗎?
答:台灣服務業當然有機會,不過,搶攻海外市場,還是要回歸自己企業本身的特色及適合性,“大眾市場”、“華人市場”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考,經營模式要想清楚,我認為,除大陸,東協市場應該也是值得開發的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