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文匯報28日發表社評說,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昨日起正式提供亞太區域服務。北斗導航系統是中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視為中國繼載人航天工程之後,航天工業能力的又一次大幅度提升。北斗系統打破了美國GPS系統壟斷局面,對增強國土安全、國防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隨著北斗系統的建成,令在信息化時代的解放軍具備“千里眼”與“順風耳”,從偵察、監視到引導精確打擊的能力不斷提高,甚至可加速組建“天軍”,奪取“制天權”,中國的綜合國防水平勢必再上新台階。北斗系統也可廣泛用於經濟、交通、天氣、防災等各個領域,可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衛星導航產業市場巨大,北斗系統具有後發優勢,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社評說,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概念發軔於冷戰時期,當時美蘇各自發展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起初都瞄準軍事領域。伴隨全球化的趨勢蔓延,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對一個國家綜合安全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國北斗系統是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後,全球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按照北斗系統“先區域,再全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如今已啟動覆蓋亞太地區服務,標誌著北斗系統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全部實現,下一步的目標將是在2020年形成由30多顆衛星組網具有覆蓋全球的能力。
北斗系統自2003年正式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森林防火、通信時統、救災減災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南方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及上海世博會期間發揮重要作用。開發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牽涉導航定位技術、短報通信技術、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龐大綜合工程,使我國在發展航天科研管理、強化精細化品質控制以及培養尖端人才取得長足進步,形成一個廣泛的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其意義可媲美載人航天工程。
社評說,衛星導航產業和互聯網、移動通信並稱為世界上三大IT產業,有專家預計全世界衛星導航產業可以達到5,000億美元左右,單單中國就有5,000億人民幣的規模。在全球衛星導航商業市場中,美國的GPS開發早,佔有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這對“後來者”中國北斗系統來說是最大挑戰。“北斗”最大的優勢,是把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其他導航系統不具備的。在沙漠、草原等地方,現有通信設備均失效時,“北斗”就能利用短報文功能突破通信盲點,與外界保持聯繫。“北斗”亦注重與美俄歐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及有關國際組織的交流和合作,讓北斗盡早融入其他系統,推動多系統的融合應用。“北斗”成為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將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