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崖雖已躲過,但疑問還有不少 |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猜一猜,美國選民與全球金融市場,這其中到底是誰向美國立法者施加了更多的壓力,最終使得美國國會達成了協議,使美國避免了墜入“財政懸崖”的厄運?如果你選擇了國際金融市場,那你很可能是答對了。
就此,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刊發社論指出,財政懸崖協議在千鈞一發之際達成,而一天之後,全球的股票都因此得到了高收。對於華盛頓的舉動,這些股票市場看起來似乎是要比選民的反應熱情許多。究其原因,則是因為美國債券的持有者們在希望贖回自己的金錢方面已經接近了一個臨界點,而這種局面卻有可能迫使美國的債務成為另一場危機。
全世界的範圍內的投資者現在正要求美國政府展示出更多的穩定性與可信度,而全球化的進程也賦予了這些投資者強大的話語權,可以在許多國家出現政策僵局時施加影響,而且美國也沒能對這些投資者的影響免疫。那些懸而未決的爭議,圍繞類似稅務及支出等事宜的爭議,已然變成了美國維持創新、可信賴度及生產力能力的主要指向標。
當然,選舉確實可以左右一國的走向。但現如今一國經濟的競爭力還部分地由一國經濟依賴性、開放性及管治靈活性的程度來衡量。而在這些領域,美國仍須努力。
在最新的一些排名中,美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2007年的第一位跌到了今天的第十位。經濟競爭力方面,美國在近幾年來跌到了第七位。而與其它經濟體相比較,美國民眾對政府的信賴則排在了第54位。此外美國最為重大的弱點還在於其缺乏宏觀經濟的穩定,在這點上美國的排名則從去年的第九十位跌到了第111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