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月4日載文《2013改革是中國經濟主旋律》,摘要如下:
作別2012年,迎來2013年。在新年第一天,中國官方公布了首個宏觀經濟數據——2012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6%,雖然數據指向去年最後一個月的中國製造業運行情況,但與同期歐元區製造業PMI創下3個月新低的情形相比,中國經濟的這一數據已經接連4個月小幅回升,並且連續3個月保持在50%以上,顯示出經濟溫和回升的態勢,也為外界判斷2013年中國經濟運行提供了“好征兆”。
不過,對於剛剛度過了複雜多變的2012年的人們而言,僅僅依靠PMI這一種數據,恐怕還是很難建立對2013年中國經濟的信心。歲末年初,外界對中國經濟在2013年運行情況的猜測,仍舊是眾說紛紜。這其中不乏對中國經濟可能在2013年出現危機的擔憂。
這種擔憂想要表達的意思則是,中國經濟正面臨這樣的局面:調控一放鬆,利率一調低,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馬上湧現,各地借機大搞基礎設施建設,而一旦經濟緊縮,一些投資過度的地區,其政府債務危機和銀行系統風險就會凸顯。
2012年底,中國經濟在部分領域的表現似乎印證了這種擔憂:過去一個月,在調控高壓下跌入谷底的中國樓市一度出現反彈,地方政策的鬆動推升樓市成交量,“地王”(輿論對房地產開發商在土地招標中以巨額資金拍得地塊行為的形象說法)現象更是頻頻出現……如此這般,2013年,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類似歐洲遭遇的“債務重壓、增長乏力”的危險呢?答案是否定的。
歐洲債務危機部分歸因於歐洲各國發展不平衡、貨幣一體化但政治不統一。雖然中國經濟發展也存在地區的不平衡性,甚至經濟不平製造的不穩定性大有趨強之勢,一度導致宏觀調控政策在防通脹、保增長、促轉型之間和稀泥。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具有政治上統一以及宏觀調控的優勢,有維持不斷改革的決心和行動。且不論之前一直在推進的改革,中共新一屆領導層履新後,對改革的重視程度更是達到相當高度,言行之間無不釋放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勇氣,並不斷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