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稱,澳大利亞的亞洲戰略要比西方國家的更成熟。 |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跟隨著美國“轉向”亞洲的腳步,世界各國也紛紛出於本國利益的需要加強了同亞洲國家的聯繫。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世界各大洲的國家以不同方式“轉向”亞洲的事實說明,冷戰最終極的贏家實際上是鄧小平。所有的這些都是對中國崛起的回應。但是,有些國家要比其它國家更熟練。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亞洲戰略得到了最多的關注,但如果和澳大利亞亞洲政策的深度和內容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文章稱,《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白皮書就突出展示了吉拉德政府的亞洲戰略。這是一個聚集了膨脹野心的戰略。白皮書確立了25個“國家目標”,內容涉及了社會、經濟和外交政策。堪培拉也希望可以做到其它國家所不能或不願做到的地步——通過深入到教育領域來培養一個亞洲文化的社會。
吉拉德的戰略目標是要給所有的澳大利亞學生通過學校教育“優先”學習至少一門亞洲語言的機會——普通話、北印度語,日語或印度尼西亞語。到2025年,全澳大利亞三分之一的高級公務員和主要上市公司的董事要對亞洲有“深入的了解”。
文章稱,澳大利亞的這一戰略可能會被貼上“要麼亞洲,要麼破產(Asia or bust)”的標籤。儘管澳大利亞到亞洲的距離與到加拿大的距離差不多(從悉尼飛往新德里和飛往溫哥華的時間幾乎一樣),但澳大利亞的國民心態卻已經越來越亞洲化。1994年,時任政府顧問的陸克文(後出任澳大利亞總理)就曾建議過實施“亞洲語言戰略”。
相比之下,北美和歐洲的“轉向”亞洲戰略就沒那麼積極了。這是因為,在他們的“理念”裡,亞洲對可以團結人們的價值觀和文化聯繫上的貢獻還是很少。華盛頓的“轉向”亞洲戰略絕大部份是強調軍事上的轉移,包括了加強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澳大利亞達爾文的輪替,以及承諾到2020年60%的美國海軍力量將部署在太平洋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