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加強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歐亞地區集團的力量。現階段,俄羅斯最重要的考慮是在俄白哈關稅同盟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歐亞經濟聯盟,加深地區一體化聯繫,擴展地區一體化空間。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與美歐漸行漸遠。
人民日報今日刊登莫斯科卡內基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的評論文章稱, 在俄美關係中,普京強調發展經濟合作,俄羅斯已經是美國的正常貿易夥伴,兩國經貿合作發展擁有廣闊前景。在反導問題、中東問題等軍事政治領域,俄羅斯與美國的合作在不斷弱化。儘管歐盟依然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由於歐盟現階段的內部危機,俄歐關係也處於削弱中。俄羅斯不再將歐洲視為文明樣板和模仿的對象,也不再理會歐盟對其人權和民主問題的指責。俄領導人開始讓歐盟認識到,俄羅斯不再贊同歐洲的大部分價值觀,譬如國家去主權化以及對同性婚姻的寬容,而更贊同自身的傳統價值觀,比如對宗教、主權和家庭的重視。
文章表示,俄羅斯的外交重心正在轉向亞太地區。2012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俄羅斯轉向亞太的重要標誌。相對於蓬勃發展的亞太近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嚴重滯後。亞太地區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俄羅斯希望利用這個平台提升自己的大國地位。俄羅斯可以成為亞太地區能源和糧食市場的重要賣方,也可以倚靠跨西伯利亞大鐵路和北方航道,成為該地區各國物流方面的重要夥伴。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需要學會在中美日印等國間巧妙周旋。
文章稱,中東不再是俄地緣政治利益所在。俄羅斯認為成為超級大國的花費過於巨大。與蘇聯上世紀50到80年代不同的是,俄在中東地區雖然有某些物質利益,但並沒有重大的地緣政治利益。這些物質利益與調整世界秩序及抑制美國一家獨大等問題相比,都是次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