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0日,在日本東京防衛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二)出席儀式。日本防衛省當天舉行儀式,歡迎參加戈蘭高地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自衛隊員撤回日本。安倍在儀式上稱,近幾年“日本周邊的安全保障環境更加嚴峻”,為此將修改《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新華社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月16日起訪問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最後因應對發生在阿爾及利亞的人質危機提前回國,東盟三國之行草草收場。媒體對安倍出訪普遍關注,不僅在於這是他重登首相寶座後的第一次海外亮相,還在於他要兜售“安倍主義”,旨在推行“戰略外交”,謀求加強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安倍甫一上台便不消停,圍著中國刮起陣陣外交旋風,有意鼓動、打造國際聯盟,以制約中國。此前,他已派特使和副首相、外相等內閣大員訪問韓國、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文萊、澳大利亞等國。在一番喧囂的鋪墊之後,安倍親自上陣,從他訪問東盟3國的前前後後,可以看出其政策走向的些許端倪。
其實,安倍上台後的首場外交秀瞄准的是華盛頓,卻被美國婉拒,吃了個閉門羹。他曾在上月26日就任首相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態,深化與美國的安全同盟是“重建日本外交和安保的第一步”,並想將此作為開展對華外交的“籌碼”。
安倍稱日本需要“鳥瞰”全球版圖,“繞著中國走”的“戰略性外交”意在推動日本與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東南亞國家聯手,形成包圍中國的一道弧,儼然幾年前壽終正寢的所謂“自由與繁榮之弧”的翻版。與此同時,日本媒體也稱,安倍還在籌劃通過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印度與日本組成一個菱形,以圍堵中國。其中,也反映出日本試圖插足南海事務,以分散自己在東海面臨壓力的戰略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