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創建如何挖掘單產潛力?
“地還是那些地,小麥畝產卻從800多斤提高到1200多斤!”
站在“九連增”的高起點上,如何實現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專家表示,應在總結歷史經驗、堅持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挖掘單產潛力,不斷探索糧食生產科學發展道路。
“高產創建通過集約資源、集成技術、集中力量,集成推廣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挖掘增產潛力,可以說是促進糧食增產的最有效途徑。”全國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告訴記者,這些年,在總結防災抗災經驗的基礎上,小麥生產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術模式,主要是深鬆整地、精量播種、播後鎮壓、澆越冬水、“一噴三防”、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通過高產創建的示範帶動了大範圍的推廣應用,這為冬小麥連續9年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還是那些地,2008年前小麥畝產800多斤,現在提高到1200多斤!”山東省德州市陵縣神頭鎮李五道村農民李德軍感慨地說。“過去小麥品種多,農民各選各的種,一塊地里看起來高高低低三層苗,產量也上不去;灌溉主要靠抽黃河水,一旦遇到黃河斷流,就只能靠天吃飯。”
變化源自2008年開始的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在高產創建項目帶動下,縣里重新修整了溝渠路橋涵,村里所有地塊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農機能下田”。村里的小麥品種整個都換了一茬,統一供種不僅質量好,價格還比市場上便宜。
陵縣農業局農技站長代成江說,目前,農戶家家都懂測土配方施肥,每戶手里都有施肥建議卡,買肥料也有針對性了。以前秸秆都拿回家燒了或者喂牲口,現在高產創建統一秸秆還田,既疏鬆了土壤也增加了肥力。實施秸秆還田4年來,全縣土壤有機質提高了0.4個百分點。
在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農技推廣人員製作了一份獨特的“農事日曆”,從早稻播種到晚稻收獲的7個多月被劃分成若干個時間點,每個時間點落實什麼技術措施,都清清楚楚。這張農事日曆一天天連起來就是一張完整的高產創建技術路線圖,直觀詮釋了我國糧食為何能連年增產。
農業部種植業司巡視員曾衍德表示,高產創建是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平台,幾年來率先落實抗災增產技術,率先推進農機農藝結合,率先開展專業化服務,率先推進規模化經營,帶動全國稻穀、小麥和玉米單產明顯提高。2012年,中央財政專項安排20億元支持高產創建,在全國建設12500個萬畝示範片,比上年增加5000個。其中11095個糧食萬畝示範片平均畝產610.2公斤,比全國平均畝產高257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