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多種手段“做工作”
在媒體的報道中,為了推進拆遷,濟源市各指揮部採取的措施包括:黨員幹部帶頭、獎勵資金、張貼海報等鼓勵方式。但在拆遷戶口中,一些拆遷“簽訂協議是合法的,但是手段不合法”。
70多歲的老人李克如是東張村村民,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她沒有低保,當初指揮部承諾,如果扒了房就給她辦低保,她後來扒了房,“但現在我們房子沒了,低保也沒有個蹤影,找不到人。”李克如表示,她未與指揮部就低保問題簽過書面協議。
多位拆遷戶表示,被拆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因為子女在當地工作,如果不扒房,就不讓孩子上班,所以不少孩子回家主動給家人做工作。
濟源市一民營企業家向記者證實:“扒房中,讓孩子停職,回家做家人的工作,這是很正常的事,也不是什麼秘密。”
在東張村採訪時,記者遇到一位正在搬家的村民,他的房子已基本搬空,屋裡零亂地散著各種帶不走的家具,其中包括暖氣設施,這裡在幾天後將成廢墟。“說心裡話,我也不希望搬,我希望在家過最後一個年,但是,不扒又不中(方言“不行”)。”這位村民欲言又止,只是很無奈地搖頭。
當地一名退伍軍人告訴記者:當他到市裡反映拆遷情況時,他在外工作的孩子不知從哪得到消息,讓他不要管村裡的事。這位退伍軍人說:“你公開我的身份沒有關係,但關鍵是我的孩子(會受影響)。”
指揮部否認拆遷過程中有“非法性手段”,村民都是自覺自願簽了協議,“沒有協議不會強拆”。
老國企職工:未簽協議 子女待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採訪期間,有一位濟源市民表示願出來作證。但在採訪後的第二天,他改變主意,應其要求,這裡以化名張晗替代,他曾服務於一家大型國企。
張晗說,他是國企的退休職工,他的孩子也都是國企職工,因為涉及到拆遷,他的孩子現在不得不待業在家,至今已經有半年。
因為在房屋認定上存在分歧,張晗未簽拆遷協議,去年7月,上述國企找到他的兒子,要他回家做思想工作,直到簽訂拆遷協議再上班,“每次廠裡都這樣說,什麼時候簽了拆遷協議,什麼時候上班。”
9月,張晗在國企工作的女兒也被牽連,他轉述稱,女兒單位的說法是:“單位事不多,你回去吧。”而據其部門同事說,該部門事情並不少。
1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向張晗所在的國企求證,是否在拆遷問題上對職工進行牽連,該國企負責宣傳的人士表示,沒有拆遷影響工作這回事。
他說,“如果有人說他是我們企業的,因拆遷受到牽連,那讓他說出具體部門、具體名字,不能口說無憑,也許有些人是洩私憤。如果這個人說是為了保密,不能說名字,那都沒有意義,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其後,張晗表示,自己確實是該國企的老職工,他有勞動合同和人事檔案可以作為證據。但第二天早上,張晗特意打電話過來,希望記者不要提他的名字和單位名字,“我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我公開了身份我們全家人都沒法在濟源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