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把GDP看作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在“蛋糕”製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投入包括場地、人工、原料在內的各種要素,這就是社會創造財富的過程。
“蛋糕”加工完成以後,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切分”,實現社會財富的分配。在分配中,政府獲得的是稅收,企業得到的是利潤,而個人分到的“蛋糕”則是工資、獎金等。在分配方式和比例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只有全社會共同把“蛋糕”做大,個人才有可能分得更多的“蛋糕”。
從這個角度說,GDP的增長與城鄉居民收入、群眾生活改善緊密聯繫。在GDP增長較快的時期,居民收入增長也較快;
反之,GDP增長較慢的時期,居民收入增長也較慢。
而人們之所以感覺收入增長與GDP增速並不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GDP對城鄉居民收入的影響並非針對特定的某個或某一部分居民而言。
在統計實踐中,不同的樣本住戶的收入水平各不相同,這就導致樣本統計結果的影響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高收入家庭對平均數貢獻較大,低收入家庭對平均數貢獻較小。加上樣本一般呈現中位數低於平均數的偏態分布狀態,導致了不少人看到平均數後,就會感覺自己的收入“被增長”了。
另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可能影響人們對收入水平的判斷。比如,如果李某的收入水平不變,其他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李某的收入很可能低於平均水平。而由於李某並不知道他人收入水平如何,他就很可能認為人均收入的統計結果偏高了。再比如,李某和其他人的收入水平都提高了,但是物價水平上漲較快,貨幣購買力下降,也會讓李某對人均收入的統計結果表示疑惑,等等。
總之,任何一種統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考慮到每個數據樣本的差異性。恰恰是每個人所處的地區、所處的行業、所獲得的收入等情況都不相同,就容易造成高收入人群認為人均收入數據偏低,而低收入人群認為人均收入數據偏高。
需要指出的是,老百姓關注收入數據及其增長情況,並與GDP增速做比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提高收入水平的迫切願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GDP“跑得快”,是“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只有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積極的正面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