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簡單的問話後,李副總理提出,想到附近的農屋裡去坐一坐,看一看。朱明永就將李副總理帶到了她丈夫的兄弟家。當時,李副總理和公公李萬軍坐在一起聊,問當時已經80歲高齡的公公“有啥困難”。當時公公就說,門前這條小河,沒有橋,到了夏天漲水,過河就成難題了。
李副總理走後,門前修了一座石拱橋,取名“愛民橋”。朱明永說,見到李副總理,她一點也不膽怯,因為李副總理平易近人,就像一位從農村出去工作回來探親的長者一樣。
從公公婆婆家出來,她還大著膽子,邀請李副總理到她家裡去看看。李副總理也欣然答應,還誇獎她家的房子修得漂亮,並親切地詢問了她愛人和子女的情況。
她記得,臨走時,李副總理還和公公李萬軍合過影。遺憾的是,李克強5年後重訪村子,第二次來到公公家,老人家已經去世。聽婆婆嚴忠香講,李克強副總理第二次來家裡,還走到他和李萬軍老人的合影照前,回憶當年的情景,動情地說:“我很懷念老人家。”
當天在楊芳家採訪,去的時候,一家人正在討論過了年,怎麼才能掙到錢,如何發展等?
楊芳說,李克強副總理臨走時特別說過:“過5年我再來,看你們過上新生活,跨個大步子。”怎麼讓李副總理看到家裡的變化,這是一家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她說,自己娘家離這裡不遠,都在青堡村,地裡就長“老三樣”(包穀、紅苕和土豆),刨不出多大名堂來。世代在這裡生活了上百年,大米一直都靠在集市上買。
但農民對這土地的依賴是骨子裡的,離開後總有一種驚慌感。楊芳說,以前,丈夫和大哥一起到礦上挖煤,挖了好多年,但總覺得不是個辦法,就回來了。從去年開始,一家人就和村裡其他幾位年齡相當的人,搞養豬場。“去年出欄了100多頭,淨賺了2萬多元。”而李克強副總理離開後,還有人找到他們,願意提供技術指導。
就在前幾天,楊芳的丈夫還打了一個報告上去,關於養豬場豬舍合作社擴建的報告,希望能獲得貸款。他列出了幾點優勢:養殖區以內交通便利,鄉村公路已建成通車;現養殖地區選址合理,水源豐富,飼料源廣泛;本地區林業面積大,地產低廉,投入小,養殖既有綠色安全的特點,又有利於消費者購買。
楊芳說,她希望5年後,李克強副總理再來看他們時,有一個較大的變化,她和丈夫已經制定了5年目標,就是爭取每年生豬出欄上千頭,“上面應該會有政策,但給李副總理看成績,5年後看到變化,還得要靠我們這雙手。”
楊芳說,現在村子裡,不少鄉鄰都想發展養殖業,有的還準備種經濟作物。
一個貧困戶的純樸夢想
“都這把年紀了,希望下次李副總理來,我還活著。也希望兒子能討個媳婦,讓李副總理看看我們家的新變化。”
一場難忘的座談會
今年已經73歲的龔延強,是李克強副總理特地去看望的貧困戶。他告訴重慶晨報記者,“當時李克強副總理走過來,看見我就和我握手,說‘老朋友我們又見面了’。”
龔延強回憶,李克強副總理第二次來他家,他和61歲的老伴王大芝兩人在家,兒子長期在外打工,房屋沒有好好整修,但家裡情況比2008年大有改觀。“但我們一點準備都沒有,李克強副總理到廚房揭開鍋蓋的時候,鍋裡正煮著豬飼料。”
龔老漢說,離開時,李克強遞上2000元慰問金,向他們老兩口送上“兩節”祝福。到現在1個多月過去了,老兩口都捨不得花這筆錢。他也聽說了,李克強副總理5年後還要來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