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統計學會2月8日發布了2011年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報告,測算結果顯示,2011年各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彌補了僅僅依靠GDP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不足,包括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科技創新、公眾評價六大方面的42項指標,是在2011年首次發布的“綜合發展指數”基礎上修改完善的。
據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鮮祖德對測算結果的分析,2011年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體現了如下一些特點。一是四大區域發展與民生指數穩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增速較快。2011年,四大區域的發展與民生指數,東部地區最高,為69.53%,比上年提高2.50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次之,為60.22%,比上年提高2.19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分別為58.33%和55.41%,分別比上年提高2.73和2.79個百分點。從指數的增速看,西部地區最快,為5.30%;中部地區次之,為4.91%;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分別為3.78%和3.73%。
二是31個省(區、市)發展與民生指數普遍提高,差距有所縮小。指數排在前十名的地區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遼寧和重慶;指數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區分別為甘肅、重慶、青海、河南、海南、安徽、貴州、新疆、四川和雲南。
31個省(區、市)發展與民生指數的變異系數,自2004年後呈現逐年縮小的趨勢,這表明省際間差距在縮小。2011年,變異系數又由上年的0.172縮小到0.162。
三是從2011年各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和人均GDP的比較來看,差異較大。有些省份人均GDP排序相對靠前,但發展與民生指數排序相對靠後,如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等省份;一些省份人均GDP排序雖然相對靠後,但發展與民生指數排序相對靠前,如四川、江西、海南、安徽等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