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坎衝突之後,村民自由地在選舉中填寫選票。 |
2011年的9月,發生在廣東省陸豐市的烏坎事件,成為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推進過程當中的一個典型的案例。2012年初,烏坎村民一人一票的選舉出了新的村委會,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行使了民主權益。又一年過去了,重新來到烏坎村,記者發現,當年被盜賣的土地還沒有全部追回。更讓人吃驚的是,烏坎前維權骨幹爭奪權力,村主任林祖戀後悔維權,這裡的民主自治之路走得異常的艱辛。
原烏坎村委會長期搞一言堂,大量集體的土地被盜賣,村民合法權益被任意踐踏,最終引發了群體性事件。昔日沒有民主的時候,村民們十分渴望擁有民主,當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光臨之後,他們卻有些手足無措了。既然“對於村民自治,在整個汕尾地區都是陌生的,任何人都沒有經歷過村民自治”,那麼,尚處於嬰兒期的烏坎村民自治,究竟是向左還是向右,欲向何方呢?
“烏坎的村民已經覺醒了,絕不允許不法行為的行動,不管他後台多大,勢力有多少,我們一定要鬥到底。”與當年那種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鐵骨錚錚相比,如今,曾以6205張高票當選村主任的林祖戀,卻是“怕聽到電話,怕看到人,怕自己的門鈴響……我得處處注意,處處防備。”“我覺得很後悔,因為本來維權的時候沒有我的利益,現在也沒有我的利益,為什麼要參與進去,難道自己不踩進去就不行嗎?為什麼自己要自找麻煩呢?”顯而易見,烏坎民主自治的帶頭人林祖戀,不僅是很後悔,還有非常後怕。
後悔,就要猶豫徘徊。後怕,就要退縮躲避。眼下,摸著石頭過河的烏坎民主自治,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還是勇往直前,一直走下去?不僅烏坎的老百姓十分關切,而且全國人民也將會非常關注。林祖戀後悔也好,後怕也罷,只能說明民主自治之路崎嶇曲折,很不平坦,但是烏坎村民自治是不二選擇,決不能否定。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中國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但是,基層民主建設發展具有較強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曲折實踐說明,民主政治領域的變革要比經濟領域更複雜,涉及因素更多,困難更艱巨,尤其是思想觀念的變更要有個漫長的過程。在我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大國,對基層民主建設持“悲觀論”,無所作為,是不對的,更不能重蹈歷史覆轍;搞“速勝論”,脫離實際,也是不對的,決不能把民主自治想得太簡單。積極穩妥、循序漸進、著眼建設是比較好的態度和選擇。
發展基層民主的目的,是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從實踐來看,全國95%以上的村委會已經實現了直選。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造,這條道路是正確的,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民主自治是個好東西。十八大報告指出:“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中央再次把基層直接民主提到一個重要的地位。這也意味著人民群眾在具體事務中以制度化的方式參與到管理和監督中,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態勢。
“扶上馬,尚須送一程”。烏坎村新一屆村委會選舉出來後,前來幫扶的上級黨政部門紛紛徹底放手,將權力徹底回歸村委會,這也是對的。但是,在新任村委幹部暫時不適應和不能勝任新工作的情況下,這把“梯子”還真的不能撤得太快,需要上級黨政部門“扶上馬後再送一程”,更多地提供具體實在的幫扶,讓村幹部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鍛煉,領導能力得到切實提高。相關專家學者也要把烏坎村當作自己的“試驗田”和“責任田”,深入進去,積極研究,科學指導。烏坎村的幹部也應該有選擇地走出去采“他山之石”,虛心學習村民自治方面的成功經驗做法,以便豐富自己的實踐,少走彎路。
如果說烏坎民主自治還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那麼眼下所有的觀賞者,都應該自覺地把自己轉變為建設的志願者,哪怕是提供一點點有益的建設性意見建議也好。對於身處困境中的林祖戀主任,更應少一點埋怨指責,多一些理解同情和鼓勵支持,幫助他平安度過眼前這道小坎,引領烏坎的民主自治不斷健全完善,進而帶動民主自治之花在中國大地上迎霜傲雪,爭奇鬥艶!(時間: 2月14日 來源:時評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