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性言行遭受網友拍磚,“因言獲罪”有口難辯(得票率 77.6%)
有的官員將微博運用得得心應手,把微博問政搞得風生水起,還發展了大量微博粉絲,“微語言”發揮巨能量,一呼百應,大有“名博”派頭。如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堪稱“官博紅人”的他甚至創造了微博“蔡式風格”。在微博上,他不僅對組織工作的相關問題答疑解惑,還推出“周末夜話”等欄目與網民們進行深度溝通。他的觀點總能引來粉絲們的圍觀,大夥兒親切地稱他為“蔡師”、“蔡叔”。
反之,微博上因言辭失當、表達有誤或因種種誤解造成的“拍磚”事件不勝枚舉。有的幹部將官話套話帶進微博,原先習以為常的官方話語表達,與越來越時尚、喜感、輕鬆的網絡用語相去甚遠,引得網友反感不待見,不少雷人雷語成為惡搞的對象;或者文過飾非,強詞奪理,甚至同網友激烈辯論,最後寡不敵眾,敗下陣來,被網友“拍磚”、“辱罵”,無法收場。
受訪專家指出,通過微博這種與“博民”打成一片的形式,體現出了官民平等的意識的同時,也會增加社會治理的透明度、互動性,更有助於官員自身養成一種施政思維,對開展工作很有利。但微博給官員工作帶來的不只是便捷,也有麻煩。一旦實名認證了,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官員自己、代表著其所在的工作單位,說話得慎重。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等級身份在虛擬世界中明顯弱化、模糊,外加實際存在的官民隔膜與衝突,網絡中的用語往往頗為激烈、尖刻,不明就裡的猜測、謾罵與人身攻擊司空見慣。如果官員將日常某些“官老爺”的行為習慣帶入互聯網,很容易被人“削尖”、放大、扭曲,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引起嚴重的負面效應。
(五)微博溝通“無作為”遭遇問責(得票率 58.3%)
在微博成為時尚且網絡事件炒作延綿不斷的壓力之下,一些地方把微博作為政民互動的時尚裝飾品,制定文件要求官方組織和官員開微博,相關的一系列詳細考核辦法也隨之而來。那麼,把開微博政績化的做法,效果如何呢?南京市委宣傳部一官員談到,微博是具有濃厚個人色彩的自媒體,並不會因為文件要求而變得富有魅力與影響力。相反,為了降低政治風險,很多官員開通微博之後,相互加粉、只轉不說、不涉及私人生活,這已經成了新的官員微博潛規則。
事實證明,“避世”作風未必真的百無一失。官員開微博須接受的檢驗不只是“粉絲數量”、“微博數量”等“教條式”考核,還有網民的“鮮活式”監察,沒有含金量的微博只會受到“僵屍粉”的追捧;敷衍了事、避重就輕的“作秀式”微博是毫無意義的資源浪費;白白做了“擺設”的官員微博或者官方微博更會被網友直接痛批“無作為”。對網友“有求無應”的“不作為”博主或負責官博運營的幹部也終究難逃“問責”。
互聯網問題專家胡延平點評說:從長期來講,政府官員參與微博應該常態化,而不是只上來說兩句話,然後不疼不癢。對一些關鍵的問題不給予關注,或者一些關鍵的問題不能通過這種渠道來傳播,這樣的話,微博傳播可能真的是流於表面了。
在社會、生活在互聯網的作用下不斷透明化的過程中,政府或官方信息的公開、組織管理部門和官方對熱門輿論的回應、官員和公職人員的個人信息,都在更為公開的環境下,接受到了更廣泛公眾的監督與質疑。但只要行得端走得正,則大可不必人人自危。因為,曝光能讓出了問題的人醜態畢露,但同樣可以讓那些真正為民為黨為公的人形象清晰可見,公正的法治是官員們最可靠的保障。對於廣大官員而言,立身於網民密切監督中的“微世界”的首要條件是立身於現實使命,身正、心正、行為正,如此才不會被網絡的“放大鏡”收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