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阿里山鄉最偏遠的部落─里佳,深藏在隱密山谷之中,有“藍色部落”美名。(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嘉義2月18日電(記者 趙家麟)嘉義阿里山鄉最偏遠的部落─里佳,深藏在隱密山谷之中,白日山清水藍,夜間月明星爍,有“藍色部落”美名,也是阿里山鄉最具有自然生態與原始森林之美的村落。
阿里山是海內外知名的風景點,但絕大部分的遊客因為交通、路程的因素考量,多半只安排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奮起湖等處,如有週邊部落之行,達邦、特富野也屬少見。中評社記者在春節期間,探訪阿里山脈中更深處的里佳部落,車行在阿里山公路從石卓右接169縣道,開了2個多小時的蜿蜒山路,才抵達此處世外桃源,以三天兩夜時間走訪里佳之美。
里佳是台灣原住民族鄒族人的部落之一,屬於達邦大社部落群,全村約300多人,海拔約1100至1800公尺,被視為是氣溫最舒適的生活場域。里佳有“藍色部落”美名,一說,是天空特別的藍,一說是里佳溪水湛藍,都是讚美部落自然生態。
里佳的鄒語稱為“尼雅烏支那(NIA UCNA)”,“烏支那”指“溫”的姓氏,而“尼雅”是“從前”的意思,意即“從前姓溫的人居住的地方”。相傳一百多年前,達邦大社溫家兄弟翻山越嶺尋找獵場時,發現了這個地方獵物豐富且土壤肥沃,返社後就帶族人結社於此。台灣光復後改名為“里佳村”。
里佳的鄒族人傳說,他們的祖先來自楓樹的果實。相傳上古時代某日,哈莫天神(HAM)降臨玉山山頂,祂用手搖動楓樹,而楓樹的果實掉落地面後隨即變成了人,此即鄒人的祖先,因此,鄒族人常喜歡在部落周圍及步道種植楓樹,藉以緬懷祖先。部落上方長約2公里的賞楓步道,可以賞楓,也可鳥瞰部落全景。
里佳的鄒族人,對自己成長的地方還有很多傳說與神話。
例如,部落入口處前,有一處“貢禮之石”。鄒族人視這塊石頭是守護神鎮守里佳出入的前哨站,往來的族人,特別是外出打拚返鄉的族人,在回家的路上經過貢禮之石時,都會貢出一些食物、菸、酒放在石頭上,並簡單的做祝神儀式,向村子的守護神報告“我回來了”,同時祈求守護神庇佑山林和族人的平安。
在里佳部落還有一條“風流洞”步道。“風流洞”是一塊天然的巖穴,據傳鄒族男子娶妻前,有服“役婚”的習俗。當男子有意娶妻時,必須先到女方家工作3年,此期間雙方不可以越軌,於是隱密的風流洞便成為鄒族昔日男女幽會之處,雙方的海誓山盟都有附近眾神靈見證,因此“風流洞”可說是鄒族特有婚俗的歷史見證。
“風流洞”的附近,還有一處“鬼屋”,即位於靜謐竹林的橫臥巨石,也守護神居住的地方。所稱“鬼”者,在鄒族用詞中,如神一般的崇敬。據說,這裡也是阿里山鄉最大的鄒族土地守護神所在地,具有強大的法力。
里佳,原始的鄒族部落,保存了純樸的原住民文化,神話依然流傳,但美麗的青水綠色,卻在2009年八八風災中遭到重創。
災後幾年過去了,曾經爆出大量土石流的里佳溪,恢復了平靜,但河谷邊坡及水土保持工程還在進行中,族人往返仍難忘卻洪水來時的驚恐、絕望的一刻。
“看到大水來的時候,不但農作全毀,經歷多次失敗,好不容易才成功打開行銷通路的溪畔養殖魚塭,都在眼前被沖走。”一位族人回憶,當時他的親戚看到大半輩子努力都化為烏有時,絕望的想跟著土石流而去,最後在家人勸說下才及時往高處逃命。親人們最後在避難處所劫後重逢、抱頭痛苦,永生難忘。
里佳因為交通不便,農作運輸不易,除了少數栽種茶葉、愛玉、竹筍之外,青壯一代,許多人都到外頭打拚,八八水患後,里佳的人口外流更形嚴重。原來的里佳小學,改成了達邦小學分校,學生人數聊聊可數。曾經有一屆只有一名學生畢業,也因此包辦了縣長、議長、鄉長、校長、鄉代會主席、村長等全部大獎,畢業典禮當天,畢業生的爸爸開了小貨車載回滿滿一車的禮物。
里佳村,一間派出所、一間衛生室、一所小學、一家民宿、兩間教堂、三間雜貨店,構成了一個小小的生活圈。“藍色部落”走在漫漫的重建艱苦之路,族人依然樂天知命。
|